第83章 银行挤提危机,截胡香港华资银行(1 / 2)

加入书签

自从霍建明在《太阳报》等报纸上连载了《廊桥遗梦》之后,他在欧美各国已成了知名作家。霍建明随即便不再以jsgy的笔名抄乾坤储物球图书馆里的外国文学作品,直接用自己的本名来截胡,在旗下的欧美各国报纸连载或由《香江日报》出版社出版,由已遍布世界各地的翰海书店售卖。1965年10月1日,《香江日报》出版社出版了霍建明一本名叫《侏罗纪公园》的科幻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地被霍建明改为香港的南丫岛,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全都换成了华人。

此书一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轰动,在全球大卖。书中描述的生物克隆等技术,各国的科研人员推崇备至。霍建明随即又多了一个科幻小说作家的名头。

霍建明见状,干脆把《星际穿越》、《异形》、《星际迷航》、《2001太空漫游》、《阿凡达》、《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科幻电影截胡,改编成中短篇科幻小说陆续出版。当然,所有小说的故事发生地自然改成了内地或者是香港,主角自然也全都被他换成了华人。

与此同时,霍建明觉得自己如今已有了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的身份,也是时候把那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1968年之后发表的作品截胡,以自己的本名发表、出版了。他遂开始了抄书大业,在不大改故事情节的前提下,魔改那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主角全都换成了华人,打算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慢慢发表。霍建明很想看看,截胡了这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以华人作家的身份来发表,自己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是不丑化东方大国,自己就一直都获不了奖?

1965年10月8日,李锋终于传来霍建明期盼已久的好消息,恒生银行、远东银行已一起拿下,全资收购成功。

霍建明立即让李锋将年初已收购下来的广东信托银行、道亨银行、广安银行、永隆银行等多家银行,与恒生银行、远东银行一起整合,整合成一家银行。

至于整合后的银行名字,霍建明考虑再三,觉得恒生银行的“恒生指数”已深入人心,知名度极高,干脆将整合后的银行继续使用恒生银行这个名字。

时间回到年初。

1965年1月26日,明德银号因过度投机房地产导致资金链断裂,700万港元支票遭拒付引发挤提,港英政府接管后仍无法挽救,于1月30宣布破产。

随后,2月6日,广东信托银行同样发生挤提,不出两天,2月8日宣布全线停业。当天下午即波及多间华资银行,包括当时最大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以及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银行,继续蔓延至远东银行及广安银行,并波及澳门。

与霍建明前世不同的是,这些被波及的华资银行在某些“有心人”的提醒之下,得知霍建明在中国银行有大量存款,没有第一时间向港英政府求救,反而找上霍建明帮忙。

对于这次华资银行的危机,霍建明早就等着这个机会,要趁此机会收购一家或多家银行来作为自己的钱袋子。那些“有心人”本来就是霍建明暗中请托的,他立即同意帮忙,给这些银行各存入数千万至一二亿港币不等的现金。

随后的事情发展,果然如霍建明所料。即使他出手了,市面上仍然谣言四起,《南华早报》等英文报纸统一在唱衰这些华资银行,《工商日报》等右派报纸随后也跟进,一起唱衰这些华资银行。在这些报纸和市面谣言的煽动下,这些华资银行遭挤提的情况反而愈演愈烈。就在这时,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突然找到这些银行,提出了收购意向,收购报价低到非常离谱。

到了这时,所有华资银行都看明白了,整件事情,便是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首的英资银行,趁明德银号事件在背后操作的。而且非常大可能明德银号事件也是他们布的局,特意在年初引爆。目的便是要收编近年迅速发展、崛起的这些华资银行,彻底垄断香港的金融。

眼见自家银行就要破产,广东信托银行、广安银行、永隆银行、道亨银行等华资银行的股东们,自然是不愿意将银行贱卖给英资银行,纷纷找上门来,询问霍建明有没有收购银行的意愿。

霍建明早就等着这个机会了,双方一拍即合,由霍建明全资收购了广东信托银行、广安银行、永隆银行、道亨银行。

将这些银行收购下来之后,霍建明立即从乾坤储物球里取出剩下的2.1亿英镑,安排了三百名安保人员护送李锋前往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按1:16的汇率共计兑换了33.6亿港币,分开存入广安银行等四家银行,并全程安排明珠卫视拍摄报道。

当天,得知广安银行等四家银行已被霍建明收购,又亲眼见到四家银行一辆辆押款车拉着共计33.6亿港币现金存入各个银行,四家银行的储户们立即安心了,不再前往银行排队挤提。

恒生银行和远东银行的大股东们不愿整体打包出售银行,只愿出让部分股份给霍建明,想利用他的名头来渡过这次危机。

霍建明早就看穿了汇丰银行的目标便是恒生银行,其他外资银行的目标是远东银行,知道这两家银行即使自己入股之后,仍然会遭受汇丰银行等银行的恶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