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饕餮盛宴(1 / 2)

加入书签

自1967年5月起,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外资纷纷撤离香港,大量英国佬回英国老家,香港许多有钱人移民海外。

这些人纷纷抛售手中的地产物业,香港房地产立即爆跌。此前两年,高级住宅价格已连续两年下跌,1967年5月之后,跌幅进一步扩大至50%左右。

港府在今年前5个月卖地收入还有两千多万港元,但较1962年峰值已萎缩了超过八成,拍卖地皮均以空前低价成交。进入5月之后,港府拍卖地皮已基本无人竞拍。

这一波香港地产的暴跌,实际上始于1965年。

1965年,银行收紧信贷之后,引发了地产危机,香港地价、楼价、租金开始大幅暴跌。该年度,港府卖地收入仅得7586万元,比上年度的1.43亿元,大幅下跌47%。

地价暴跌可以观塘为例,1964年观塘工业地皮在最高峰时售价曾达到每方尺120元,但到1965年年底,每方尺售价已跌至$40元,跌幅高达 67%。

楼宇方面,花园洋房和高级住宅的市道尤疲滞,无论是九龙塘、界限街、窝打老道、龙翔道、跑马地、渣甸山、半山区以至浅水湾等各区的高级住宅大都价格大跌,市道呆滞。

铜锣湾的高级住宅,原来每层售价在10万元至20万元,到年底已跌到6万元至12万元。中区商业楼宇的租金也普遍下降了35%至40%。

1966年,地价、高级住宅楼价、租金仍继续下跌,港府的卖地收入减少至5062万元,再跌去33%。中区商业楼宇地价最高峰时每方尺2000元至2500元,到1966年底已跌到600元至800元,跌幅达70%。观塘工业地价进一步跌至每方尺30元至35元。至于高级住宅楼价已从每层单位15万元至20万元跌至10万元以下,仍乏人问津。

1967年5月,因众所周知的大事件爆发,许多洋行的高级外籍人员、达官富豪以至医生、律师等中产阶级纷纷变卖物业,套取资金移居海外,大量资金外流。

这时,新建成的高级住宅固然无人问津,就是已经入伙的楼宇也到处割价求售,半山区不少原值十三四万元的住宅,很多以四五万元的价格挂牌出售。

进入1967年5月之后,地价再普遍下跌了50%左右,港英政府以公开拍卖方式售出的几幅地皮,均以空前低价成交,而买方全都是霍建明旗下的明达地产。

1967年5月28日,霍建明通过雷洛帮忙“公关”,以超低价拿下前世原清水湾郊野公园615公顷地皮。隔天,前世将军澳电视广播城一带600多公顷地皮和将军澳虹之霞服装公司周围200多公顷地皮,也被霍建明以超低价收入囊中。至此,加上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电影学院、辰海技术学院、清水湾影城,清水湾半岛大半地皮已在霍建明手中。

1965年6月1日,正在修建的辰海汽车公司园区周围二十平方公里荒山野岭,霍建明在付出多颗钻石“公关费”之后,港英政府一半免费划拨,一半以超低价格售卖的方式,全都批给了辰海汽车公司。随后三个月时间,前世香港的薄扶林郊野公园、龙虎山郊野公园、石澳郊野公园、西贡郊野公园等地皮,也被霍建明陆陆续续的以超低价收入囊中。

加上此前收购的前世其他郊野公园的地皮,至此,港英政府在1978年前后突然很诡异的将大片大片荒山野岭划定为郊野公园的地皮,全都被霍建明截胡。

除了新界东北角的船湾郊野公园的部分地皮已被划了部分给辰海实业公司使用,其余的地皮全都由他私人拥有。

雷洛帮忙霍建明拿下了大量地皮,猪油仔也不遑多让。

从5月份开始,已准备了三年卯足劲的猪油仔组织了一大帮人,四处出击,几乎把撤离香港的外资、英国佬抛售的地产物业一网打尽,帮霍建明收购到手。

移民海外的所谓的香港精英阶层抛售的地产物业,也大半被他抢先一步,帮霍建明收入囊中。尤其是霍建明很看重的港岛、九龙十几年前修建的那些只有五层楼的唐楼,只要有人抛售,绝大部分都被他帮霍建明低价收购到手。

截止至年底,他共计帮霍建明收购了港岛半山、渣甸山、九龙等共计388栋别墅,香港各地4000多套住宅单位、1000多间店铺、三百多万吹商业地皮、二千多万吹工业厂房、68栋只有五层楼高的旧商业楼。而霍建明通过这次对香港地产的大抄底,终于把乾坤储物球里的7.1亿美元现金全都花了出去,换成了固定资产。

在这期间,一家名叫金紫荆的房产中介公司悄然逆市成立,让人觉得非常古怪的是,这家房产中介只买房、租房,不卖房。

这家金紫荆房产中介公司自然是霍建明成立的了。他嫌通过猪油仔抄底香港房地产的速度太慢,干脆在6月中旬自己成立一家房产中介公司,挂在了明达地产公司名下,入场扫货。

在霍建明的劝说下,赵父、林父,和罗文、黄露全都将闲钱买入了地产物业,徐晓凤家、邓莉君家也是如此。

张国荣最是崇拜霍建明,他只留了一些零用钱,将这些年来的唱片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