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村庄早稻收获,桃花汽车站建成!(1 / 2)
7月16日。
桃花村,稻田里。
八度镇镇主徐斌,在村长李东的陪同下,视察夏粮丰收情况。
放眼望去,田地一片金黄。
层层稻浪随风涌动,阵阵稻香沁人心脾。
工人们驾驶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在金灿灿的稻田里,将一簇簇水稻尽收其中。
随后,收割机将颗粒爆满、黄澄澄的稻谷,直接输送至路边的货车上,很快便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任务刚刚收割完的稻田。
农户们马上将地里残留的稻穗捡干净。
接着,他们把水引进农田,派拖拉机和旋耕机来耕作翻土。
农田耕作完之后。
插秧机进入农田,将育苗工厂提前育好的晚稻秧苗,种进农田。
随后,他们再将先前捕捞上来的河蟹,再放回稻田养殖。
一整套流程有条不紊,效率极高。
通常来说。
早稻收割和晚稻播种,是分开的。
但桃花村对土地资源,已经利用到极致,不允许出现任何土地“空窗期”。
李东开口道:“徐镇主,今年雨水充沛,没有自然灾害。
我村5000亩早稻,稻穗饱满紧实,产量很高。
桃花村粮食合作社的员工,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尽快颗粒归仓。”
“很好!”
徐斌先是点点头,随后问道:“今年你们村的水稻亩产量是多少?”
“平均亩产是620公斤!”
李东如实说道。
听到这个数字。
徐斌非常满意。
他记得去年梧江地区,平均水稻亩产量是584公斤/亩。
而桃花村,用科技赋农,用上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量高一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东拿出一台计算器,边算边说:“徐镇主,咱们村有5000亩水稻,按照亩产620公斤来计算,全村早稻总产量是310万公斤,折合620万斤。
按照稻谷70%的出米率来计算。
620万斤稻谷,能产出434万斤的大米。
市场上1斤大米,售价1块钱。
也就是说。
这次桃花村种植早稻,总计创造434万元的经济价值。
当然,这是以收购价来算。
如果我们把桃花大米,当成一个品牌来营销,那经济价值会翻好几倍。”
说到这里。
李东让人递来一碗烧好的白米饭,示意徐斌用筷子品尝。
徐斌接过米饭,尝了几口。
他赞叹道:“你们种植的桃花大米,晶莹剔透,口感绝佳。
米饭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饭粒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却后口感不硬,外观与口味俱佳。
如果把桃花大米,好好包装的话,肯定大有搞头!”
李东笑着道:“我们种植的桃花大米,灌溉用水,全都取自旁边的桃花漾。
肥料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配方,精细化施用,确保品质,且不添加任何人工成分。
稻谷碾磨脱壳而来的新鲜大米,保留了更多皮层和胚芽,饱含着丰富的天然营养和浓郁的粮食香气。恰好村里不缺钱。
我们不会低价出售桃花大米,而是慢慢销售,好好经营这个品牌。”
听到这话。
徐斌赞叹点头。
桃花村种植5000亩早稻,能创造434万元以上的经济价值。
现在他们又在种植晚稻。
等晚稻收割。
桃花村又能创造434万元以上的经济价值。
稻田蟹成熟上市之后,还能给村里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他开口道:“李村长,现在我明白你们村,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流转了。
从经济价值的角度。
桃花村的农业收益,完全被盘活了!
往后仅靠农业。
你们村都能发展的风生水起。”
闻言,李东笑着点头。
他缓缓说道:“5000亩稻田,每年光是种植早稻和晚稻,就能让桃花村粮食合作社,赚到800多万元。这还没算稻田蟹,以及后续种油菜的收入。
而村民们把土地流转给村委会,每年可以得到500元/亩的土地租金。
5000亩耕地,每年的土地租金是250万元。
桃花村粮食合作社,每年出去土地租金开支、人力开支、各项成本开支,也能净赚几百万元。”话音落下。
徐斌彻底感受到土地流转带来的经济价值。
以往村民各种各的。
一年到头累得半死,根本就赚不到什么钱。
现在土地集中流转。
桃花村每年在农业领域,轻轻松松赚到几百万元,且村民啥都不用干,就能得到相应的土地分红。徐斌提议道:“李村长,我准备用你们桃花村作为例子,呼吁全镇农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农业机械化。到时候你可得出席,给其他村庄讲讲土地流转的好处。”
“行,没问题!”
李东干脆利落的点点头。
从农田离开后。
徐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