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总是要道别的(2 / 3)

加入书签

李祺闻言顿时笑出声来,他知道黄淮为什么这么问,他盯着黄淮看了许久,而后才缓缓说道:“我只是想让天下变得更好一点的普通人而已。”

“如果您是普通人,那大明已经建成三代之治了。”

“既然如此,你便称我为圣人吧。”

李祺从善如流,黄淮直接又愣住了,他没想到李祺竞然直接改口。

回过神来他才无奈中带着笑道:“原来您是个不拘小节的真人,真是和典籍中所记载的圣人一模一样。”

“可惜一个圣人是改变不了太多东西的,与其追求一个圣人,不如让每一个士子变成君子,你任重而道远啊。”

李祺望着黄淮,“我不知道浙东未来会走向何方,可大势不变的话,待我死后,必然会生出些异动,这是自然之理。

可你总要尽些责任,将范围限制住,不要搞出太大的事情来,若是做不到的话,未来的浙东依旧会遭难,我的弟子和儿子,都是不一般的人,将会继承我的遗志。”

黄淮闻言顿时凛然,李祺说这番话的意思很简单,黄淮现在是浙东士林中的翘楚,该要尽些约束的责任,至于完全约束,那很难,因为这本质上是明朝对浙东征税比较重而导致的,这一点不改变,江南士人就注定会有离心之意。

可同样是离心,那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至少不能在朝廷中造成太大的对抗,现在还不是党争激烈的中后期,完全能够限制住。

黄淮立刻保证道:“景和公,当初在浙东大会上,您所说过的话,我都记在心里,我一定会尽力的约束门生,促进南北合流之事,这是天下大势,我都明白。”

李祺笑道:“我正是知道你是个不囿于南北之分的人,才助你一臂之力,若是你真能实现今日所允诺的,日后未必没有更大的富贵。”

李祺又问起浙东近日士子的情况,黄淮一一告知李祺,稍倾,黄淮轻手轻脚的退出屋中,他身上已然沾染了草药之味,轻叹一口气,他知道这便是此生可能最后一次见到李祺了。

黄淮离开后,李祺心中又盘算了一下当今的浙东情况,仅仅依靠黄淮肯定是压不住的,但想要全部压住,本来也很不现实,江南士子现在之所以老实,是因为有他在,他个人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在人间当世,他的声望几乎走到顶了,高达98!

这么说吧,这个声望在真实明朝历史上,绝对没有第二个人,即便是王阳明活着的时候都没有这么高。至于皇帝就更不可能。

李祺能有这个声望,属于机缘巧合,首先他真正有大仇的政敌都没了,其次他虽然是北人领袖,但在和浙东和解之后,他在南人中,从敌对变成了至少中立,只有一些蝇营狗苟之人还在厌恶他。再其次,他实际上没有掌控权力,他反而没有很多政敌,这也算是一件颇为讽刺的事情。

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他只是精神领袖,却不是政治领袖,所以他在官场士林的声望都很高。

他在民间的声望也非常高,因为他那个公侯冢子一朝落难而后悟道的故事,流传度实在是太广了,甚至已经有类似于三字经那样的顺口溜和童谣出来了。

至于话本故事中,更是屡见不鲜,这等传奇故事,造成流传度极广。

皇室又对他信任,在不遗余力的推他,于是才造就了现在的这个他,如果想要超越他,那估计只有汉光武帝那种再造山河才行了。

如今李氏家族声望有70,这其中有30都是他作为家主带来的,真正李氏作为一个家族的声望,就只有40,而这40的声望,其中还有一大半是因为“李圣人的家族”这个标签。

如果后面李氏没有人才出世,这个标签带来的声望就会逐渐减弱,直到彻底没用。

比如曲阜的孔氏,虽然是孔圣人的后裔,真正的千年世家,但他们的声望大概只有70左右,就是因为除了血脉之外,什么都没有。

不过李祺预估,随着李显穆也明耀当世,单纯李氏的声望应该能够涨到60,在明朝这个历史时期,这个声望已经非常了不得,算是最顶级的士大夫家族。

这声望只要不得罪当权者,吃一两代都不成问题,到了60之后增长起来就太慢了,毕竟这是明朝,已经没有汉唐时期那种世家门阀生存的土壤了。

李显穆见到黄淮离开,便从外间走进来。

“穆儿,黄淮以后可能会是你的盟友,日后若是江南有异动,可以让黄淮帮你。”

李显穆一直都知道父亲对江南士族抱有警惕心,这种警惕心的存在原因很简单,就是江南经济实力和文化实力太强了。

如果把整个大明比作一个人,那京城就是头脑,而江南就像是心脏,要给这个人全身供血,维持人的生命,一旦江南不配合,那整个人的生命都要出问题。

但仅仅要江南也不行,其他诸生就像是四肢、肝胆、脾胃,各有各的作用,任何一个部分想要分裂单干都不行,北方自然是不想单干的,因为穷,而富裕的江南就时时刻刻都有这种心思,所以一定要压住才行。在李显穆的记忆中,父亲曾经给他说过很多大明朝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其中只有江南是一次次的重新述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