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财研网正式上线运营(2 / 5)

加入书签

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要是有300%的利润,它能犯下任何罪行,甚至敢冒绞首的危险。一个“利”字,降低了人性底线,同时它人性本能的第一追求,因为有了钱,就可以解决生存和生理问题。

至于“禄”字,每年考公考编的人数,已经诠释了它的重要性,特别是鲁东地区,谁不希望自己能穿上行政夹克?

最后的功和名,功就是像守卫边疆的士兵,他们不为钱,不为利,更不为女人,他们所追求的,是守卫边疆的功绩。

而名声,有人为它甘愿赴死,有人为它散尽家财,也有人为了它吃尽苦头。

无关文化和国家,就问谁不想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在完整目睹了“财研网”的前端设计,张扬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不错,什么时候灰度测试?”所谓的灰度测试,就是内测。

先对部分用户开放,比如说邀请500名真实用户,观察实际运行中的问题,例如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加载速度、真实用户行为反馈,这是内部测试后的补充环节。

“最晚后天,张总你是自己邀请内测用户,还是投流随机开放测试?”罗皓宇询问。

“我邀请就行。”张扬想到了研报群的散户。

现在的他两个vip市场研报群,已经足足有900多人,要是算上免费群,足足2000多号人,完全可以让他们进行测试。

要是投流的话,用户画像还不一定这么准确。

“基础功能没问题的话,那我们就得着手上线网站了,我待会联系IDC机房那边,张总你看怎么样?”罗皓宇再度询问。

他这句话其实是在询问,张扬的手续办完没有。

因为他看了“财研网”的整体功能和规划布局,已经大致了解到网站的具体盈利模式。

现在除了《经营性ICP许可证》,其他证件都已经审批下来,张扬也没多想道:“可以。”为了弄好这个财经网站,他可没少做功课。

就比如说数据提供商,张扬目前有两种选择。

1是沪深交易所。

2是第三方数据商。

如果直接对接沪深交易所数据,不仅费用昂贵,一年需要150万,还得聘用专业团队处理实时数据与稳定性维护。

但要是找第三方数据商的话,比如说万得和同花顺,就不需要那么麻烦,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两家张扬都咨询过,同花顺整体便宜50%,像“沪深港”的股票交易数据,一年30万,如果还要亚太、欧美股市数据的话,得再加30万。

沪深港、亚太、欧美股市以及历史数据库,万得报价是一年120万华国币,3年起订。

原本张扬是想考虑万得的,因为对方是国内股票数据龙头,但考虑到网站做大后,得拥有自己的数据处理团队,张扬干脆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同花顺过渡。

等网站做起来以后,直接对接沪深港交易所数据。

开过网站的都知道,整体外包只适用于创业初期,因为这时候要高效产出和节约成本。

可要是一直使用外包,首先就是隐私数据容易泄露,后期维护与迭代困难,最关键的是外包团队可能为快速交付选择通用方案,忽略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导致网站架构难以支持后续功能扩展或技术升级。无论是同花顺、东方财富,还是网易财经,都是从外包开发转自主运营开发。

往后的三天时间,张扬特意去了趟同花顺杭城总部,把全包数据接入的价格谈到了50万一年,顺带感谢了孙毅恒和柳华。

廖国沛、林广昌两位游资则是在长泰办公平层不断吸筹,持续建仓凯诺科技。

因为是顶级游资,根本不需要张扬操心。

给他们一个交易方向,廖国沛和林广昌自然懂得如何操作。

许芷若、许芷柔则是被张扬安排到了财务部门,顺便负责财研网的整体运营工作。

财研网的高管,目前只有秦俊宇和杨伟,前者隶属于技术项目部门,对接火速网络,后者隶属于行政人事部门,负责行政监督、人事招聘等。

6月12号,星期五当天,入职财研网的职工就高达57人,有财经编辑,负责财经资讯撰写、行业热点分析、风向追踪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财经编辑并不需要有工作经历,准确来说,随便一个财经高校,或者金融相关领域的应届生都可以做。

许芷柔直接使用小号,在沪财校吧用张扬名头招聘,半天就收到了200多封求职简历邮件。如果是其他人,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但张扬在沪财太出名,说句风云人物都不为过。

一句“张扬亲创公司”,比任何广告宣言都好用。

10位财经编辑,月薪6000,一个月的支出就是6万元。

5位可视化数据分析员,负责把全球主要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做成可视化内容,月薪8000,一个月支出4万。

10位网站运营,负责拉新、留存、活动策划、社群管理,月薪4000,一个月支出4万。15位内容审核员,负责审核用户评论内容的风险,月薪3000,一个月4.5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