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货币政策靴子落地,凯诺科技吸筹拉升(1 / 5)

加入书签

[财研网早盘提醒]:因受《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不确定因素影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板块出现回调,两大指数均小幅低开。

靴子没有落地前,大量资金都在场外观望。

早在六月初,就有市场小作文提到了信贷收缩问题。

如果国家真的要收紧信贷,那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二季度例会》就肯定会提到,并且这对银行板块来说是个短期利空。

为什么说是短期利空?

因为对于银行来说,一旦信贷资金收紧,它的业绩报表肯定不如一二季度报表好看。

但从长远目光来看,收紧信贷,提高门槛,减少不良资产率,是可以促进行业良性循环的。经济可以放水,但不能一直放水,如果大水漫灌,只会让经济从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然而散户还在犹豫不决,心里想着牛市的时候,华夏基金的王亚伟已经把自己债券基金的最后一笔股票持仓给清掉,伸了个懒腰道:“搞定,就让散户慢慢玩吧。”

作为华夏基金的门面,他不仅拥有一手渠道消息,还有超乎常人的判断力。

IPO重启和设立创业板,这两项动作都是在向市场吸血,他不认为A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满足新上市的企业需求。

说白了就是,他觉得市场资金会枯竭,选择看空。

不仅仅是王亚伟,华国十大老牌公募基金的明星经理,有近半数都在合规范围内,抛售自己旗下基金的持仓。

要不是前段时间,有“机构内鬼”把他们大幅抛售的消息传了出去,王亚伟早就把可售出筹码清空,稳坐钓鱼台看戏了。

除了王亚伟以外,华夏基金的几位明星经理,如孙建冬、陶宇昂等人都在疯狂减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打破华夏基金最短公募记录的陶宇昂,他的“华夏医疗价值混合A”基金的收益率仅有0.4%,远远低于其他基金公司同类医疗基金。

这段时间陶宇昂也很苦恼,他本想着大展拳脚一番,可离开了张扬的市场研报,他的真实水平完全无法驾驭海量资金。

在意识到自己水平不足后,陶宇昂便不断打听王亚伟、孙建冬,以及其他基金公司经理的操作情况,发现他们都在清仓后,他也选择了清仓。

机构资金的集体抽离,是近期缩量上涨的元凶。

经常炒A股的散户基本都听说过机构资金,但却很少有系统性地了解过,机构到底是哪些机构。最常见的机构,就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证券公司,其次是保险公司、社保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上市公司的产业资本,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

此时看空的机构,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以及各大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

在王亚伟、孙建冬、陶宇昂等基金经理清仓的时候,还是实习生的何婧已经向自己上司林卫国递交了《基金档案》。

坐在办公室工位的林卫国伸手接过《基金档案》,扶了扶银框眼镜,随后便仔细查阅起来。他低头查阅的时候,何婧能清楚看见对方谢顶的额头,在自然光下泛着的油光。

“多资产配比,用信用债打底收益,还要加上房地产股票的波段操作,这可不是小工程。”林卫国查阅过后,目光看向面前的何婧道。

随后,他又说道:“募集资金才2亿,这太少了,我会帮你安排渠道推广,把资金提到5亿。”“谢谢林总。”

何婧心中一喜。

她设定募集2亿,就是考虑到自己没有资源,很难募集到5亿资金,所以给了个保守数字。“不用谢,都是公司扶持。”林卫国微笑说道。

如果是其他人想拿资源,他怎么说也得让对方付出点代价,这在金融圈是潜规则。

但何婧这个女生,他实在有些捉摸不透。

这段时间他去调查过,完全没有查到对方有什么特殊背景,甚至就读院校都不是拔尖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没查出背景的女实习生,居然能让华信基金的副总亲自打招呼,林卫国哪怕吃了十个胆子,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提交了《基金档案》后,何婧便回到了自己办公室,开始制定《基金持仓计划书》。

她目前想法很简单,就是利用债券确保打底收益,再赌房地产板块的未来发展。

为什么会选房地产?

四月份,她在制作宏观市场研报的时候,就和张扬探讨过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当时张扬提到过,华国有差不多10亿的乡村人口,他们会随着国家工业化的推进,被迫涌入大城市,并在城市扎根发展,也就是乡村经济往城市经济过渡。

那为什么说是被迫?

试想一下,你在农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收获的粮食还不如别人进厂打工一个月工资买的多,谁还愿意在乡村呆着?

收入上的差距,让乡村人口不得不向城市聚拢。

既然有大量乡村人口前往城市发展,就肯定有一部分人留下来定居,那么买房就成了他们必不可少的目标。

乡村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城市的房地产行业能不繁荣?

这也是何婧选择房地产的底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