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捣其巢穴,绝其种类!(1 / 2)
三屯营,风烛残年的杨镐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如果他早点死掉,不就没有这点破事了?!当年他只是丢了辽东,就被所有人戳着脊梁骨咒骂啊。现在眼看着又要把蓟镇都给丢了,这次怕是得夷三族吧。他明白了,他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皇帝早就知道了,虽然不是被建奴兵临城下临时把他放出来,但也没差多少就是了。出发戍守蓟镇之前,给他的任务是练兵和固守,压根就没指望他带兵打仗。自己人知道自己的事,他以文驭武、将将还行,一旦他亲自上手指挥,那就是一团糟。
如今建奴进逼遵化,派一支偏师看住他。按理来说,他应该立即出兵去救援遵化,但是当年萨尔浒输得太过惨烈了,他不知道这会不会又是建奴围点打援的戏码,又或者其实三屯营和遵化都是建奴的目标。倘若有个刘挺那样的猛将,杨镐也就豁出去了,可是现在跟他搭伙的是朱国彦,这家伙之前是给皇帝守墓的,凭借熬资历升迁,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战功。这也是大明的常态了,无人可用!
内地长期承平,就连九边的大规模战役也少,辽东倒是打得狠,但基本都是吃败仗,不追究责任都算好了,还想升迁?!而且吃败仗的经验似乎也没有多大的价值。没有长期可以刷战绩、锻炼能力的渠道,大明面临长期无将可用的窘境。
遵化素有“畿东第一城”之称,相当于辽阳,杨镐感觉遵化要是丢了,他的脑袋可能也要丢了。但皇帝跟他说,宁可失地也不能把兵给霍霍了,最后他还是决定听皇帝的。
彻底被包围之前,杨镐一面向朝廷传讯,另一面给各地守军下了凭城死守的命令。至于最后是要集合大军跟建奴交战,还是撤军退守,就要看朝廷的应对了。
朝廷?!朝廷也很为难,蓟镇失守,眼看敌人就要兵临都城,大部分官员的想法都是立即纠集全国兵力来救援京畿,是京畿,不是京城,一字之差,天差地别。京城很好守的,至于京畿,那范围可就大了,除非大明有正面野战打赢建奴的实力,不然一切都是妄谈。
如果是万历年间牛逼轰轰的大明,或许就这样干了。带兵的边将知道大明的实力不行,但是朝廷里面的文臣们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朝廷屡战屡胜,国威浩荡,大明天兵所过之处皆为芥粉。这就是当时人的心态,让他明军就在萨尔浒被殴打了。
现在由于失败主义的皇帝天天唱衰,大臣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醒的,大家也都知道跟建奴决战胜率渺茫,可谁都承担不起弃地的骂名,于是将错就错,心怀侥幸,寻思着现在大明的军队好像也有好转了,万一打赢了呢。
其实如今大明确实有拼死一搏的本钱,把京营选锋压上,把皇帝的禁卫军压上,把各镇的骑兵和车营调回来,把辽西军调回来,把山东东江镇的水师拉到岸上拼命,或许真的可以打赢,但问题是输了怎么办?!这样做值得吗?
朱由检不想做赌徒,所以他决定换一种解题思路。他问朱燮元:“倘若将京师三大营全部派遣去救援蓟镇,可以将建奴击溃么?!”
朱燮元摇了摇头:“胜算不足两成。”
他又问:“倘若建奴来攻城,我们凭借现有兵力守住京城的概率有多大?!”
“陛下若令臣为主帅,不加以掣肘,臣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将京师守住。”朱燮元淡淡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所以朕不打算让关宁军回援了。”
“嗯?!”朱燮元表情管理失效,不过牛皮已经吹出来了,他只能委婉地表示兵力还是多多益善的。建奴虽然没办法直接攻破北京城,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野战部队,很可能就被建奴围困在城内,如果北京城成为了一座孤城,政令不能下发,还是非常危险的。
万余精兵配合几万杂兵和城内几十万居民守城,那是绰绰有余了。但要驱逐建奴,还是需要更多的兵力的。
“建奴攻我京师,是为攻我必救,如此我大明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所有的布置都作废了。那么我们难道就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么?!”朱由检沉声道。
“陛下想攻沈阳?!”朱燮元皱眉,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无效的啊,沈阳被建奴经营多年,城池加高拓宽,没有十几万人马如何攻克?就算攻克了,对于建奴来说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损失吧。建奴的重要人物都随军出征了,他们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回援的皇帝。
这围魏救赵的故事直接套用是不行的,朱燮元不语,只是觉得皇帝有些幼稚了,正琢磨着用什么样的话来委婉地劝说皇帝放弃这个想法,然而他却听见皇帝说道:“非也,我等不攻坚城,只是烧烧荒罢了。”“烧荒?陛下此言何意?!”朱燮元不解,烧荒其实是明军持续了两百多年的传统活动,每年秋冬季节则派遣精锐小队深入草原放火烧荒,这种行为持之以恒,效果很好,好过头了,导致现在九边外出现了大片的沙漠,风一吹就是黄沙漫天。
关外森林被烧了,敌人无处躲藏,站在城头上一览无余,但是吹来的黄沙又把城墙给填平了,一来二去好像也并没有增强九边的防御能力,九边依旧是处处漏风。
不过皇帝现在说的烧荒肯定不是这个意思,建奴是渔猎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