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曹变蛟:臣不冤,是臣的叔叔冤!!!哦?!冤从何来啊!!!(2 / 4)
完全是错的,毕竟就大明遭遇的各种危机,就算是现代文明国家遇上了,也不能说保证就能够挺过来。
真真的大旱灾,就算增雨弹把炮管打炸膛,该没有雨也还是没有雨。
而遭遇瘟疫的时候,现代人的表现也没比古代人要好多少。
听说青云宴既是皇帝对臣子的青眼相看,是对臣子的拉拢,也是一场考验。
在战场上与建奴护军对冲都未曾手抖的曹文诏不由得有些紧张,按他推测,皇帝的考较的内容无非就是兵事方面的,比如问他要如何平定建奴,收复辽东。
这问题他不知道哇,打了那么些年,战友越打越少,建奴却像是杀不尽一样,越打越强。
要不是老奴临死之前发了疯自己清扫了一大批人,如今的建奴还会更棘手呢。
曹文诏是个老实人,向来是不喜欢说大话的,要说他怕了建奴,那倒没有,但对于建奴的忌惮确实是非常之深的。
都说辽兵擅走,不走又能怎么样呢?留下来死战的傻子都死掉了,浑河之战的时候,那群浙兵、四川兵、山东兵都死掉了,而他们活了下来。
如果一直赢,那肯定可以增加信心,如果输多赢少,谁又乐意跟建奴交战呢?而建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信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起来的。
客观来说,建奴不是无敌的,但他们就是胆大包天,胆子大到几十人就敢深入敌境,胆子大到百来个人就敢冲明军上千人的步卒军阵,这是与大明十几年交战所积累的信心。
曾经汉人也是这样勇敢的,一汉敌五胡,万余唐骑镇压西域数十国,想灭谁就灭谁,除了技术优势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的无敌信念,人不勇一下都不知道自己能有多么厉害。
兵家的流派很多,其中最无解最厉害的便是兵形势,所以如今哪怕是明军的战斗力有所恢复,盔甲刀剑火器的质量有所提升,但在面对建奴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心虚,总觉得自己赢不了,每次出战都是奔着必死去的。
从上面的督抚总兵到下面的一兵一卒,都没有胜利的信心,甚至连胜利的渴望都没有,只觉得自己能够顶住建奴的进攻,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大明军队如今最缺乏的就是信心,而信心是用胜利来积累的,所以明军缺乏一场与建奴正面野战的大胜朱由检感觉自己越来越穷了,穷到只剩下钱粮了。按照他的习惯,想要送点什么东西给大小曹,一时半会却找不到合适的,宫内的奢侈品被他倒卖了,如今大明两京的权贵家里的摆设可能比皇宫的还要豪华,形制等都是违制的。
而皇宫内只留下了实用性的物件,能够用铜的就不用金银的,木头能使就不用金属的,软木可以顶住那就不要名贵木料,竹子比木料便宜那竹子也可以暂且顶一下。
如今皇宫内走的是及简主义,衣再浣算什么,要不是龙袍这玩意不能卖,他都要把龙袍换成布衣了。朱由检在享受方面也就还保留了声色和口腹之欲,其他的全都没了,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的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朱由检这么节俭肯定也不吝于向外宣传。儒家讲求内修德行,怕不是个大傻子吧?不排除有这样道德高尚的人,但朱由检不是,他受过的苦都要转化成为实际有用的回报。他暗戳戳指示宫内的太监宫女们将皇帝的凄惨生活向外透露,以博取文武百官和百姓的同情。或许会有勋贵文官私下里嘲讽他是大傻子,但总有一些大傻子会信以为真的。
倒也不是朱由检骗他们,他只是目的不纯,但所作所为都是实打实的啊,就算是演的,演一辈子那也是真的了,君子论迹不论心嘛。
“来来来,喝酒!”
朱由检见曹变蛟好奇地打量着宫内的摆设,笑着说道,“小曹将军是不是觉得这皇宫跟你想象得不太一样,甚至都不如乡里士绅的大宅豪奢啊?”
曹文诏微微低头,桌子底下伸脚踩了自己这个蠢笨侄儿一下,曹变蛟满脸不解,曹文诏心中无奈,这傻孩子,来之前不是三令五申叫他不要乱跑乱瞧乱说话嘛。
他这个侄儿哪里都好,论勇猛比他这个当叔叔的还强悍,带兵打仗的本事也学了十成十,甚至青出于蓝,也就是如今大明时运不济,若是生在了大汉,高低得是个不输于冠军侯霍去病式的人物。曹文诏自己的军职也不高,想要安插侄儿到更高更好的职位也做不到,又害怕侄儿离开了自己的身边会被别人坑害,明明是叔叔却如同老父亲一样操碎了心。
更惨的是,常年军旅生涯,眼看着都要行冠礼了,还没有给他找到媳妇,真的是对不起他大哥的托付。“士绅的宅子没有陛下的大。”曹变蛟比划了一下说道,“臣以为陛下这样厉行节俭是并没有什么大用处的,想要提升军力,唯有钱粮充足,赏罚分明足以。”
卧槽,这倒霉孩子!曹文诏面色都变了,他猝然起身,一脚踹在曹变蛟的屁股上,摁着他的头给皇帝跪下了。
“陛下,臣侄失言,是臣教导不周,请陛下责罚。”曹文诏大声道。
朱由检也有些愕然,虽然他并没有破防,但也是不由得对曹变蛟的耿直感觉到了无语,好像有本事的人都喜欢给他来这么一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