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把钱都给老公,手工竹席(1 / 2)

加入书签

去沙坪乡的土路虽然经常有人踩踏,还有林场的车碾压,但依旧长了许多青草。

王海洲他们四个人背着几袋子的蚕茧还有一小部分草药朝着沙坪乡走去。

走路上需要不断躲避一个个车碾出来的水坑。

还好是天气热,不然有的大水坑还得脱鞋淌过去。

“赵雅妮,你们也去卖蚕茧啊!”

他们正常走着,身后有人追了上来打招呼。

王海洲一看,原来是他们家不远处几家的女人。

现在他家好起来了,许多人都愿意过来交往。

“对啊!”赵雅妮轻轻点头,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这几个女人从蚕茧聊到了做衣服,最后又聊到了村里的八卦,聊到了男人身上。

赵雅妮赵雅兰除了听八卦,对其他兴趣都不大。

她们不想显摆自己家的富有,更不想显摆自己男人对自己如何好,得到之后两人只想捂着自己偷乐。但人家主动上来聊她们也不好意思让人闭嘴,只是加快了赶路的速度。

很快他们就到了沙坪乡,王海洲和赵雅兰先在这里摆摊卖衣服,赵雅妮和张红梅去把蚕茧先卖了。两人把衣服摆好卖了大约半小时,赵雅妮和母亲就拿着菜夹馍和豆浆回来了。

“你们猜这次卖了多少钱?”赵雅妮把吃的递给两人笑着问道。

“难道今年蚕茧涨价了?”王海洲好奇道。

张红梅笑道:“今年分品级,好的给两块七,不好的给两块四,咱们喂得不错,比预想的多卖了20,总共卖了170块钱。”

“那确实不错啊,也没白费你们一个多月的苦工。”王海洲笑道。

一张蚕种喂养起来可不是一般的费功夫,首先是桑叶消耗就得一千两百多斤。

她们几乎每天都要打两三次桑叶,自己家的不够还要打一些山上的野桑叶。

除了打桑叶还要经常注意蚕的情况,给换簸箕、消毒、挑拣僵蚕这些也很费时间。

也就是他家粮食充足,不需要像其他人家一样需要采集野菜、麻根这些来吃,不然都没时间喂这么多蚕的。

“一会儿卖完衣服请你吃饭。”赵雅妮微笑说。

坐下来吃菜夹馍的时候赵雅妮要把钱和母亲妹妹平分,因为她们也干了不少的活,不能自己都拿着。最终却是把王海洲也拉了进来,四个人平分了,一人拿40块钱,多的十块钱的就是赵雅妮的。“我也沾光了,这四十块钱能不能当私房钱啊媳妇儿?”王海洲拿着钱笑着问道。

赵雅妮看着眨眨眼他递出了自己的荷包,浅笑道:“你真想存私房钱的话我把这五十也给你。”“那好啊。”

王海洲笑着把她小钱包拿了过来,媳妇儿赚的钱给他花感觉都不太一样。

“那你要我的吗姐夫?”赵雅兰笑嘻嘻的把自己钱包也递过来。

“妈的自然也可以给你。”张红梅莞尔一笑说道。

“我逗雅妮玩呢,咱们一家人哪里还分这些。”王海洲笑着摆摆手,心里却是挺开心的。

这时候也有人来买衣服了,几人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卖衣服上面,也许是他们好些个集市没来,这次来看衣服的人还挺多。

张红梅也好奇地看着女婿和女儿卖衣服。

今天挺不错,一个上午卖掉了三件衬,十二点的时候他们就收了摊子在街上逛了起来。

这时候临近集市结束,买东西也便宜一些。

“姐夫,你看那边有卖凉席的。”

赵雅兰指着前面一个老头摆的摊子道。

看到他们议论,卖凉席的老头也连忙笑着招手说道:“来看看,这都是我用上好的水竹编制的,毛刺也都弄的干干净净,这热天睡起来可凉快了。”

王海洲走过来看了看,这竹席编制的确实还不错,如他所说几乎没有毛刺,水竹做的触感也格外冰凉。不似那种线缝的凉席,或者麻将凉席,这种的缺点是只能卷起来没办法折叠。

“多少钱一张啊?”赵雅妮看了看询问道。

她准备买两张,让自己男人编制太费手了。

光着脑袋的老头做出一个手势说道:“两米长一米八宽的12块钱一张,一米宽一米八长的八块钱一张,这一张你至少能用三五年不成问题的,保存好了能用七八年嘞。”

张红梅询问道:“这大的八块钱一张卖不?”

“这太便宜了,这凉席我去毛刺都得花十来天呢,编席子又得好几天,你看老汉这一双手都被扎成这样了。”

老头摇了摇头伸出一双满是老茧和伤疤的手。

张红梅笑着说:“我们钱也难挣啊,八块钱我挖草药也要跑好一两个月呢,便宜一点就买了。”“那你给十一块钱……”

张红梅在这里讲价都没有王海洲他们说话的份,他们都在一旁看着学习。

最终这老头妥协了,摇头道:“行行行,你买一大一小两张的话给14块钱拿去,我说不过你。”王海洲把准备好的钱递了过来,笑着看向岳母道:“妈你的钱留着买其他的吧。”

“哪还有其他需要买的啊。”张红梅笑着摇摇头。

拿了竹席他们绑在背篓上就继续逛街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