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灰狗子(1 / 2)

加入书签

面对俩外甥的夸奖,沈国栋觉得好玩又好笑。

于是哄着俩孩子回屋去,他则是把俩兔子挂到园杖子上,扒了皮收拾出来。

兔子皮处理一下上面的油脂,然后反着钉在墙上慢慢风干。

等着干透了,可以熟出来,做帽子或者坎肩什么的。

兔子皮不太结实,还爱掉毛,那也比没得穿强啊。

收拾完兔子,拎着肉进门,正好王金花母女也把早饭做好了。

相比于昨天的丰盛,今天这饭菜就简单了许多。

一锅苞米面子粥,里头放上些切碎的地瓜,煮出来黏糊糊的泛着甜香。

昨天的蒸饺还剩下一些,热一热差不多够吃。另外再切点儿咸菜啥的,早饭也就齐了。

当然,三个小娃的待遇要好一些,昨天剩下的丸子汤热了,给他们喝。

“娘,这俩兔子,今天炖了吧。

还有桶里的鱼,也炖上,大姐二姐难得回来一趟,弄点儿好吃的。”

沈国栋把手里的兔肉放到了一个木盆里,回头嘱咐王金花道。

“啊,好,知道了。”

王金花看着那收拾干净的兔子,还有桶里鲜活的鱼,一时有些恍惚。

以前儿子倒是经常抓鱼摸虾,可是这打野猪、套兔子的本事,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呢?咋就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娘,你寻思啥呢?锅都敞开半天了,也不往外端饭。”

沈国栋见母亲愣在那儿,觉得奇怪,便问了一句。

“赶紧吃饭,我跟立民约好了,吃完饭上山,打灰狗子去。”

灰狗子,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实际上那东西应该叫魔王松鼠,是松鼠的一个品种。

在长白山地区,有几种比较常见的松鼠。

一种叫花栗鼠,体型小,身上有黄褐色条纹,长得十分可爱。

另一种就是灰狗子了,也叫灰鼠,这种体型大,皮毛呈灰青色,是上等的皮张。

沈国栋知道一个地方,那边灰狗子挺多的,昨晚跟冯立民说好了,一起过去看看。

能打几只算几只,皮留着卖钱,肉还能吃。

灰狗子一般都是早晨起来活动,等到九、十点钟就回窝了,所以得早点儿出发。

“哦,没事儿,没事儿,我这就端饭,你快去洗手吧,洗了手咱吃饭。”

王金花回过神来,也顾不得去想那些了,赶紧把饭端到桌子上,招呼孩子们吃饭。

这边,沈秀英、沈秀芹也忙活完俩小的,一家人围坐桌边,高高兴兴的吃饭。

吃过早饭后,沈国栋赶紧收拾了一下,打好绑腿,背上枪,兜子里装上子弹、弹弓、弹丸等东西。

打灰狗子应该用老洋炮,或者气枪,步枪不行,威力太大了,一枪直接就干稀碎。

但沈国栋没有气枪或者老洋炮,他打算用弹弓。

农村孩子,哪个没有弹弓啊?都是从小玩到大的。

沈国栋打弹弓也是好手,弹无虚发,以前用弹弓打过野鸡野兔啥的,灰狗子也不在话下。

这边刚收拾完,冯立民也同样一身装扮过来了,“走啊,国栋,咱得抓紧时间了。”冯立民招呼道。

“等会儿啊,我拿个麻袋。”沈国栋进仓房里,找了个麻袋出来。

“拿这玩意儿干啥?”冯立民不解。

“看看能不能找到松鼠窝,掏点儿吃的。”沈国栋抿着嘴乐。

俩姐姐和外甥在家呢,他们家也没啥零食给孩子们吃。

秋天进山捡了些核桃、松子啥的,都在老房子那头,搬家的时候没顾得上。

所以沈国栋就想着,能不能掏几个松鼠窝,弄点儿吃的回来。

“你可真行啊,不光打它们,还要它们的口粮。”冯立民一听,笑得不行。

就这样,俩人带着东西,快步出了村子,一路向西南方向行去。

太平沟西南四五里地外,有一处高岗,因其遮挡阳光,形成阴影,所以当地人称其为黑影岗。

黑影岗上大片的红松林,正是灰鼠、紫貂等小动物经常出没得地方。

俩人岁数小,腿脚好,四五里地很快就到了。

此时也不过刚刚六点,山岗之上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初升的阳光还没透进林子里,一片灰蒙蒙的。

沈国栋指挥着冯立民,二人各自找了棵大松树,倚靠在树干下,凝神细听。

过了一会儿,沈国栋听到些细碎的声响。

他轻轻扭头往右边看去,果然见到一只松鼠从旁边的一棵树上下来,轻轻巧巧的跳到地面上。

沈国栋二话没说,拉动手中的弹弓。

他手里这弹弓是用臭李子木作的,经过多年的使用,木头呈现出一种火红色莹润如琉璃的质感。

弹弓的皮筋用的是自行车气门芯儿,双股的,弹力很大。

弹丸是用一种当地人土话叫狼屎泥的灰白色泥土,搓出来等大的小球,放火里烧出来的,颜色发灰,十分坚硬。

在手里玩的久了,还有点儿像粗瓷的样子。

啪的一声,弹丸飞射而出,紧接着吱儿的一声惨叫,灰鼠子倒在雪地上,一动不动了。

沈国栋赶忙过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