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轧机搞成,李卫东出名(1 / 2)

加入书签

三天后。

宽带钢热连轧机已经完成了调试,即将开始第一次轧钢厂试验。

整机也从废弃仓库,搬运到了轧钢车间。

杨书记下令,各个部门无不配合。

宽带钢热连轧机之所以可以连续轧制,其原理是,多架轧机按粗轧、精轧流程串联,前一架轧机的出口作为后一架的入口,钢坯在运动中连续通过各架轧机,每架仅完成一部分变形量,最终达到目标厚度和板形。

“你们几位把这台轧机搬到那里去。”

“对,就是那里,放下,好……”

“朱永良你把那台轧机调整一下。”

“熊志鸿,你去……”

李卫东发号施令。

一上午的时间,工人和技术员们便将新轧机组合在一起。

“这年轻人搞出来的东西能行吗?”

“我看悬。”

“等会儿试试吧。”

工人师傅们围在附近,有质疑、有好奇,也有期待。

这么大的事情,技术科的主任刘工当然也来了,不过他没有参与李卫东的指挥,而是在一旁观看他们的轧钢流程和实验报告。

轧钢车间的主任王扬来到李卫东身边。

“我们已经将您要求的连铸坯,加热到了1200度,李技术员您看可以了吗?”

“可以了,让同志们开始轧制吧,按照我给你们讲的流程来,先进行粗轧!”

从李卫东这里得到确认,王扬迅速安排下去。

工人们先用两台可逆轧机,对坯料进行反复轧制。

“李哥,坯料厚度已经轧到70毫米了。”

“六十毫米。”

“五十毫米。”

“到三十毫米了。”

朱永良等人接连来向李卫东汇报。

“再测!”

“再测!”

李卫东稳如泰山,因为心理预期是将坯料厚度从150mm轧至30mm。

工人、技术员们忙忙碌碌,李卫东站在那儿犹如定海神针,有他在,大伙儿干活都特别安心。一直到熊志鸿找到李卫东汇报。

“李哥,坯料厚度已经轧到30毫米了。”

“知道了,粗轧可以结束了,让他们用飞剪切除钢坯的头部和尾部。”

这一步的目的是,切除钢坯易产生折叠的头部,和温度较低、变形不均的尾部,改善后续轧制稳定性。粗轧结束,下一步进行精轧。

朱永良、熊志鸿、彭涛,还有许多工人师傅们,围在李卫东身边,听他下一步的指示。

“朱永良,你去给粗轧后的中间坯,盖上保温罩,维持温度大于950度。”

“熊志鸿、彭涛,你们去将七架四辊精轧机按递减厚度设定串联,确保每架轧机的压下量、轧制速度、张力,与咱们设定的数值匹配。”

李卫东发号施令。

身边不断有人去忙,不断有人汇报情况。

刘工不由得感慨,这个李卫东除了技术水平过硬,还有不错的管理能力,调控那么多人做一个实验,却丝毫不乱,稳如泰山,等回去了,他一定打报告,将李卫东提升为副主任。

终于,精轧也完成了。

李卫东安排他们进行轧后处理。

钢带通过喷淋系统,快速冷却至卷取温度,控制晶粒尺寸和组织性能。

冷却后的钢带由卷取机卷成钢卷,并打捆、称重、标记……

朱永良汇总了几人的测试数据,兴奋的找到了李卫东。

“李哥,这是用咱们宽带钢热连轧机做出来的钢卷参数,你看看。”

“嗯……很好,不仅实现了咱们的预期目标,效率还提升了半成多。”

李卫东满意。

刘工拿着这次轧钢和以前车间轧钢的产能数据,脑海在全力计算和对比……

很快,刘工手里的实验数据在哆嗦。

“提升了三分之二!小李你知不知道,你带人搞出来这台轧机的轧钢效率比以前提升了三分之二啊!要是多来几台,咱们厂的产能可以提升一半!这样的提升将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轧钢产能……”“刘工刘工,你先把我脖领子松开,我快喘不过气了……咳咳吃……”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您先喝口水。”

意识到自己失态,刘工给李卫东端来一杯茶。

于是李卫东就在朱永良、徐丽等人羡慕的眼神中,喝了两口润润嗓子。

整个技术科能喝到刘工亲自倒的水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李卫东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笑着说:“刘工你不必那么激动,外国人能搞出来的先进技术,咱们中国人一样能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要学会适应,别总是一惊一乍的。”

实验的成功,加上李卫东这番话,将周围的工人、技术员们都鼓舞了起来。

“说的好!”

“李技术员说得真好啊。”

“外国能造出来东西,咱们中国人也能造!”

“就是!”

“有了这一次,就会有下一次,总有一天我们肯定能追上他们!”

轧钢厂的轧钢车间里,忽然传出一阵喧闹声,许多路过车间的人都被吸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