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合营前夕,人心浮动(4k)(2 / 3)
“顺其自然呗!”
李红兵随口回答道。
郭友忠表面严厉,但内里却是一个十分细心和有关爱的长辈。
和这样一个师父相处,李红兵很轻松,没有任何的压力。
只不过。
这个回答,却不是郭友忠想要的。
看眼下边上没有人,郭友忠犹豫了一下,对着李红兵坦白道:“前天晚上,东兴楼的掌柜到家里找了我,想请我重新回去掌厨……”
随着郭友忠这句话出口,李红兵的表情一怔。
连这么隐秘的事情,郭友忠都能对自己说,足见他对自己这个徒弟的信任。
“师父,你是怎么想的?”
李红兵不由试探道。
“拿不定主意阿……”
郭友忠叹了口气。
都说人越老越怕死,现在整个丰泽园都人心浮动,面对这样的抉择,他的心里也犹豫。
今天丰泽园才传出的風声,其实他们这些丰泽园的大师傅们,好几天前就已经听说了,只是没有人表露出来。
“红兵,你读的书多,帮师父分析分析,拿拿主意?”
既然开了口,郭友忠也不扭扭捏捏,直接说道。
“师父,我……”
“不要有顾虑,我让你说,你就说。”
“那我就畅所欲言?”
“畅所欲言!”
虽然两人成为师徒,也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李红兵能够感觉得出来,郭友忠对自己这个徒弟,真是好的没话说。
既然他有困惑,问到了自己头上,李红兵也不准备藏私。
“师父,您还记得娄半城吧?”
听李红兵突然提到了娄半城,郭友忠知道绝对不是没有缘由的,他后面肯定还有话要说,于是点了点头:“记得。”
“这娄半城,之前名下有一个轧钢厂,解放后……”
举了这个例子后,李红兵又对着郭友忠说道:“我现在住的四合院里,有不少邻居,现在都在这个轧钢厂上班,他们现在是国家工人……去年,上面出台了一个文件,叫《劳动保险条例》,这您知道吧?里面包括工人的医疗福利,还涉及了一个退休金制度……”
听着李红兵说的这些,郭友忠不由停下了脚步,皱起眉头思考。
有些情况,他是了解的。
虽然丰泽园饭庄现在是私营,但早已成立了工会。
像医疗福利这些,他们作为私营企业工人,也一样能享受到,只不过是由工会和丰泽园共同承担。“师父,有些话我今天只在您跟前说说,说出口之后,我可不认。”
“國家和私人,哪个大?”
“现在是新社會,工农兄弟翻身当家做主人了。”
“说句对栾掌柜不敬的话,栾掌柜和他背后的姚家,跟咱们不是一个阶层的。”
“站在个人角度,您觉得是当资本家的工人,还是当國家的工人好?”
“有些事情,咱们阻止不了……”
将心换心,李红兵也真心把郭友忠当成长辈,但有些话,只能言尽于此。
破坏团结的话,还是少说为妙。
历史上。
丰泽园的公私合营,显然是极为成功的一个案例,并没有出现大的人员变动。
也许有过不好的苗头,但都被按了下去。
现在是1952年,丰泽园作为上面选定全面推行公私合营的首个试点,必然备受关注和重视,不允许失败东兴楼的掌柜以为这是个机会,想要借机把郭友忠重新挖回去,但如果郭友忠带头跳槽,破坏了公私合营的进行和进度,肯定会引起上面的不满。
郭友忠作为名厨,这些年赚的钱不说天文数字,也积攒了颇丰的身家,再加上已经进入了知天命的年纪,接下来几年少拿一点工资,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重要的是,公私合营是历史必然,谁也撼动不了。
对郭友忠来说,接下来不用多做什么。
只需要顺其自然,结果利大于弊。
还能混一个退休让国家养老的名额。
“我懂你意思了。”
沉思许久,郭友忠再次看向李红兵的时候,神色中多了几分凝重。
其实跳槽与否,郭友忠的心里早有决断。
真正让他感到迷茫的,是看不清自己和丰泽园的未来。
郭友忠是一个重情义的人。
这些年在丰泽园,栾學堂对他不薄。
至于东兴楼的前东家,对他也不算差,当初之所以会离开,其实很大程度,也是为了给梁大民这个大徒弟腾位子。
当时梁大民的本事已经够了,但资历太浅。
自己这个师父不走,他很难有自己独当一面的机会,也成不了今日东兴楼的台柱子。
他们年轻这一辈中,梁大民算是熬出头了。
“师父,我也就一说,您随便那么一听,不用太在意。”
发现自己说的,好像让郭友忠变得心情有些沉重了,李红兵连忙说道。
“不用谦虚!”
看李红兵这样紧张,有了些少年人该有的样子,郭友忠不由笑了笑,颇为欣慰的说道:“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像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