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穷途末路啊(三章求票,求订阅)(1 / 2)
有娥姬这个富婆支持,冯安,粱昆买了很多书。
这里的纸张是土黄色的,而且有些松软,毛笔一上去就泅成老大一片,除非你的字写的足够大,否则就是一个墨团,根本就达不到可以书写的程度。
拿来上厕所也不好用,稍微用点力气,就会抠破,把那啥弄一手。
市面上很少见,也很小众,主要是巫婆跟神汉在用,作用就是把意念传导在纸上,然后烧掉。绢帛用来写字也不好,丝绸太光滑,挂不住墨。除非使用一种专门用来写字的帛,那东西比较厚不说,表面还涂抹了一种不知名的汁液,可以很好的留住墨。
当然,这东西贵的没样子,娥姬不肯买。
木牍与竹简因其坚固耐用还相对便宜,自然获得了娥姬的好感,因此,冯安跟粱昆买书的时候是带着羊车去的。
回来的时候带了满满一车的书,跟柴火一样堆满了屋子。
云策看了冯安买书的目录,汉以前的著作并不多,儒家以公羊为主,墨家以“杂书’称雄,至于法家的书籍数量最多,大多数以律条的形式存在。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明显被奉为经典,却明显处在公羊儒的围攻之中。
云策最感兴趣的书是本地的史书,名曰《留韵,还以为这本史书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源头,毕竟,这里的大汉人家没经过蛮荒时代,没想到,《留韵》这本最权威的史书,对于黄帝的记载依旧很模糊,只称呼他为始祖。
始祖只有他一个,不见炎帝跟蚩尤,这就证明了那个黄帝乘龙飞升的神话是真的,毕竟,炎帝跟蚩尤没有机会乘龙。
《留韵》中对黄帝这个人的后续记录不多,只是说黄帝带着族人大臣们驱赶毒蛇猛兽,捕捉野兽驯化为人类服务,还修建最原始的城池高墙,用来保护百姓,当然,所有赞美的结束语中都少不了神龙。史家把更多,更大的篇幅给了龙,从龙出现的时间,地点,以及神龙在空中翱翔的英姿,都记述的清楚明了。
甚至还专门讲述了如何祭祀神龙,怎么做才能让神龙高兴,祭祀包括不限于人殉,兽殉,造像殉,器物殉葬。
其中神龙历九百八十五年的时候,当时的人类首领,在击败鬼方之后,一口气向神龙殉葬了七百二十七个鬼方奴隶。
鬼方这个词对云策来说并不算陌生,《史记》里也有对鬼方的描述,所以,云策猜测,鬼方的名字一定是人类首领随便起的,所有的异族都有可能被称为鬼方。
越是后面的记录,人们对神龙的记载就越发的激进,史家把人类取得的任何功绩都加在了神龙的身上。祭祀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直到祭祀神龙,赞美神龙成了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时候,事情就变味道了。
因为祭祀神龙很重要,人群中就自然出现了一个专门以祭祀神龙为生的阶层,他们动辄以神龙的旨意来压迫人们干一些他们并不情愿干的事情。
虽然《留韵》这本书全篇都在用积极向上的口吻感激神龙,云策却从字里行间敏锐的察觉,过度的祭祀,已经给当时的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最强壮的武士最骄傲的职业就是成为龙神殿的护卫,最美丽的女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能够成为龙神殿掌灯的女使,就连最富有的人,也以贡献自己全部身家给灵神殿为荣。
这就导致,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里,人类在这颗星球上占据的地盘非常的有限不说,还在跟野兽的战争中屡屡失败,导致人口迟迟不能迅速提升。
云策愿意把这一段史书,描绘为黑暗的黑铁世纪,而这个黑铁世纪整整笼罩了人类一千七百年,云策大致测算过,按照地球纪年,应该是两千六百年左右。
在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采集跟狩猎才是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至于农业,并非主流,更不要说什么工业跟科技了。
黄帝发明的车子,至今还在使用,黄帝教会人们的一些生活手段,如今还在在使用,而一直被云策诟病的指羊为马,也出自黄帝。
两千六百年,首领已经换过很多个姓氏,对神龙的崇拜却一如既往的继承下来了,可惜,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上几乎没有太大的发展。
当然,人们在黑暗的黑铁世纪里挣扎两千六百年没有白过,在跟大自然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们进化出来了一个强健的体魄,一些勇猛并且智慧的人可以凭借简陋的工具,猎杀最凶猛的野兽。直到神龙历一千七百年,孟春,九日,霍去病被神龙送来了,自此,《留韵》书分为两册。云策窝在屋子里花两个小时看完了三百斤书简之后,还想继续看,却发现手边没书了。
正在看书的冯安见云策看的快,摇摇头道:“读书当品,怎可如蠢猪乱嚼。”
云策抖抖手上的书简道:“下面呢?”
梁昆把手里的竹简卷起来道:“《霍王传》篇幅浩繁,少君给的钱不够,再说了,你读书的速度太快了。”
云策没有理会这两人的讥讽,朝门外喊道:“娥,我要看书!”
娥姬擦这手走进来道:“那就看啊。”
云策烦躁的拿书简敲敲矮几道:“看完了,再去买。”
冯安连忙道:“《霍王传》凡一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