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朕给你说一门婚事如何?(1 / 2)

加入书签

百世书中,又是一年的时间过去。

在雪阳郡这几年的时间里,萧墨在雪阳郡兴修水利,亲自下田耕种,改造耕犁,由直辕改为曲辕。

曲辕犁操作省力,适应水田、旱地。

萧墨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南北农书》。

书中根据南北土地差异不同,强调“精耕细作”,“三犁三耙”、“乘墒播种”、“压青肥地”,尽力写的详细。

且萧墨在雪阳郡率先进行推广。

次年,雪阳郡百姓大丰收。

萧墨再将此书,呈给当今陛下。

齐主大悦。

第二天早朝之上,齐王与群臣讨论此事,最后决定此书刊印,发布天下。

每个官员必须熟读,为考察之项。

次年,萧墨接到圣旨。

萧墨将调任回京,升任为工部侍郎。

对于这一个升任,萧墨并不意外。

因为在平日里,萧墨就有和张谦之互通信件,隐隐知道了他与丞相想要把自己调回去的意思。

萧墨离任的这一天。

一路上,青阳郡的百姓杯水奉饯,相送数里。

回到皇都之后,萧墨第一时间进宫,面圣述职。

见到萧墨之时,齐主心中微微一惊。

齐主依旧记得十二年前他进宫殿试时,那玉面书生般的模样。

而如今十二年后,萧墨皮肤更加黝黑,体魄也比以前强壮一些,像是一个经常干农活、风吹日晒的百姓。

在他的眉宇间,更是多了几分的成熟与稳重。

不过相比于以前,齐主自然是更喜欢萧墨如今的这副模样。

“臣萧墨,拜见陛下!”萧墨作揖一礼。

“爱卿无需多礼。”

齐主连忙下了台阶,将萧墨搀扶起,眼中满是欣赏。

“听闻爱卿平日亲自耕种农田,兴修水利,今日看爱卿这副模样,果然传闻不假。

爱卿所作的《南北农书》推行天下,如今我大齐百姓可是称呼爱卿为农圣。

我大齐有爱卿,乃是我大齐之幸啊!”

“陛下过誉了,臣只不过是尽自己本分而已,且天下丰收,主在陛下圣明、政通人和,就算是没有臣,天下依旧是丰收之年。”

“哈哈哈,你怎么还学会了溜须拍马那套?若爱卿只是尽本分,那天下所有官员,有一个算一个,皆是不合格!”

听着齐主的话语,萧墨只是微笑不言。

齐主拉着萧墨,问着他这些年在外的一些事情,萧墨一一回答。

越是听着萧墨述职,齐主心中就越是舒畅。

没有一个君主不喜欢干实事的官员。

“爱卿,你如今三十而立,都未娶亲,朕给你说一门婚事如何?”齐主问道。

萧墨连忙起身,深深弯腰一礼:“谢陛下好意,陛下为臣说亲,乃是臣之幸事,但是陛下,臣已有意中人了,臣,万死!”

“唉......你啊......”齐主叹了一口气,自然是知道萧墨的事情,“仙凡两隔,你何须再等呢?”

“......”萧墨不语。

“罢了罢了。”齐主挥了挥手,“爱卿旅途劳累,还进宫与朕聊了这么长时间,先下去好好休息吧。”

“臣,多谢陛下!臣告退。”

萧墨离开御书房之后,一个贵妃走上前,给齐主揉捏着肩膀:“这萧爱卿,真是位重情重义的痴情郎啊。”

“重情重义好啊。”齐主点了点头,看向御书房外,“不成亲,也好......”

七日后,圣旨至,萧墨封为工部侍郎。

又是四年,萧墨升任为工部尚书。

如此升官的速度,真是平步青云。

此时,萧墨不过三十六而已。

许多人的政治生涯才刚刚开始,可是萧墨已经官至高位。

但朝堂之上都清楚,一个工部尚书,不会是萧墨的终点。

且萧墨生活极为自律,不去青楼,不收礼,平日就只是看书。

言官想要找萧墨的污点都找不到。

萧墨入京第八年,房丞相力图变法。

房龄的这一次变法策划了很久,也是得到了齐主的支持。

但是这次房龄的变法涉及到了世家氏族,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到几天的功夫,无数弹劾的奏折在朝堂上乱飞。

张谦之此时入朝,站在了房龄这一边。

此时的萧墨自然也是站队变法一派。

自从萧墨踏入朝堂开始,朝堂所有人都知道萧墨和张老先生的关系。

而萧墨能够升官这么快,不仅仅只是功绩而已,有很大的一部分程度,都是看在房丞相和张谦之的份上。

毕竟朝堂之上只谈功绩,那太过理想,更多的是人情世故。

于是在齐主的支持下,以张谦之、房龄、萧墨三人为核心的变法彻底拉开。

以前的时候,萧墨每两年都会回村一趟,但因为变法事务太多,萧墨这几年只能一直待在皇城。

好在的是,萧墨和小青时常会有书信来往。

但就当变法一切进行的顺利的时候,齐主重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