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现世救赎,已不再是妄言(2 / 3)
这期间甚至轻松摆脱了农奴身份,成为了自由民……
再然后,人口恢复期中,新大陆的出现,再一次消除了人太多难题。
不说有多少人能成功润,但至少留出了一个泄压阀。
在默罕默德的考察中,有关安条克农场的更多信息,也被他所了解。
由于大量的土地被用于放牧,而放牧不仅带来了肉蛋奶,同时还提供了土地耕作的所需牲畜。
无论是牛耕或者马耕,在他所在的这处农场中其实都存在。
而这,其实就又是一处比较违背许多后世人认知的事,相较于宋以及宋之后的天朝。
由于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进行放牧,不论西欧又或者东帝国,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缺乏畜力。
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后,默罕默德最终得到了一个相当惊讶的数字。
“你是说,这个农场,每个人即便是妇女,也能分到一千五百磅的粮食,还可以加上近百磅的肉类?”
兰斯想了想后,终究是摇了摇头。
然后说道:“你只是算了每年的产出罢了,但那些粮食有20%要作为种子或者粮食储备,又有25%是要缴税,再剩下的粮食,除去留足口粮外,其实也要强制出售。”
兰斯其实还没有足够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说农场骨干,将集体农庄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将之推广到全安条克。
但对农场模式的鼓励,却又必须要有。
因此相比起寻常农村的三成税,农场缴纳的农业税,比非农场生产的农业税要低个半成,这其实就已经是总督府对农场生产方式的优待了。
虽然只是百分之五,但这百分之五扩大到整个农场范围,却就意味着少交了几千磅粮食的农业税。
“强制出售?”默罕默德对这个词有些没能理解。
“对,就是强制出售,差不多就是平均下来一人留足四百磅左右的粮食,加上二三十磅的肉,其他的粮食都要拿去出售换成钱,然后给农场还有农场里的工人们进行分红。”
兰斯用了工人这个词,而这其实也是盖里斯带来的影响。
在这种集体农场中,农民的属性已经渐渐被工人所替换。
农业生产的目的,也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农民的自我生存,而是被要求去市场上出售。
还是那个道理,农民们多吃一口粮,城里人就要少吃一口。事实上,盖里斯情愿给农场工人们支付高额的货币分红,也不希望农民们过多的吃掉他们种出的粮食。
至少如果给农场工人支付高额的货币分红,还算是提高了农场工人的购买力,创造出一个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其他非农行业的生产,使得城里产出的手工品不至于无处可去。
而这种观点,其实也就造就了一个结果,也就是货币流通的效率在不断加快。
原先既有的贵金属货币,已经开始略有些通货紧缩了。
放眼整个黎凡特地区,对于货币的渴望愈发凸显。
由此,盖里斯在离开耶路撒冷之前,也已经开始授意耶路撒冷银行,可以准备发行纸币,以应对商品流通的需求。
说到底,盖里斯是希望在黎凡特这片土地上,打造出一个天国倒影般的文明灯塔。
而不是通过剥削农场工人与工场工人们,造就一个贫富差距极端拉大的利维坦。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每一户人家的货币持有量,将会超过这个时代的其他任何一个国度地区的寻常百姓家。
天国倒影般的文明灯塔,什么时候能到来,盖里斯其实尚且心中有数。
而这个灯塔又能被点亮多久,盖里斯则就有些不确定了。
他只知道,不论这个梦充斥着多少理想色彩,但也有着其现实意义。
毕竟,人难以想象从未见过的东西。
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不管是民主也好还是资本也罢,事实上就连盖里斯描绘的俗世天国本身,都只是由想象构建出的一种秩序。
它们并不实际存在于自然界,而是需要依赖人脑的意识才能进行认知与定义。当有千万人的意识相信它们存在之时,认为它们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时,它们的存在便牢不可破。
但有时又只需要短短几年、十几年,就能将之颠覆与改变。
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呢,一般来说,对外的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
永远要强调,这种维持谁稳定的秩序是个客观现实,是由伟大的神或者自然的法则创造。
如果秩序里强调人人不平等,要分为穆斯林与奴隶,不是因为哈里发们这么说,而是要强调先知以自己的言行,证明了奴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须性。
如果秩序里强调人人平等,就如《独立宣言》里的那样,就不能说是托马斯·杰斐逊自己这么说,而要强调这是上帝造人方式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当初建立美国的那群人又有一大群自己就是奴隶主,且是男人。
所以他们在独立宣言里把有色人种以及女人排除在外,并且又有神学家宣传非洲人是诺亚之子含的后代,而诺亚曾诅咒含的后代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隶。
盖里斯的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