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伊皮斯科匹村(2 / 3)

加入书签

运河水道,从而确保水力能够被尽可能的运用。

蒸汽机出现之前,大量的工坊、作坊,如果想要高效生产,都不免要围绕这样的地点来建设。

从客观上,就限制了手工业的整体规模。

就盖里斯的个人感官来说,这里的冶炼场,规模虽然要比先前在帕福斯附近看到的要大,但比起后世那些绵延数里的厂房来说,还是太微不足道了。

周围的山林依旧郁郁葱葱,甚至不时还能听到一点野兽的叫声与动静,叫人感觉自己其实是身处原始森林,而不是位于某处金属加工中心。

但对于同行的科尔纳而言,他仍旧不由得惊叹那些高炉的存在。

高达六米的炉子,犹如一个个巨人,整整四个排列在那里。

那些浓郁黑烟飘向天空的景象,是他先前从未见识过的。

也正是这样的庞然大物,需要叫人仰望的设施,才能生产出足够多的铁,以至于会让盖里斯想到直接用铁来铺路。

东西方的差距,在这里也就被凸显了出来。

对于动辄几百万斤、上千万斤生铁产出的天朝来说,塞浦路斯这里的金属冶炼业,属实不够看。

这四个六米高的炉子,并非同时全部开工,而为了维系这些炉子的运转,足有上百名工匠,在这里每日操劳。

而原先的伊皮斯科匹村则通过向这些工匠提供服务,整体的收入水准也有不少的提高。

在伊皮斯科匹村既有给匠人们准备的宿舍,也有固定的商铺出售百货与商品,甚至还有专门的酒馆与面包房,提供新鲜的食物。

说是村子,但其实已经谈得上算一个小镇了。

加上一些来此采购钢铁、或者提供物料的外地商人,这里的人口长期都维持在六百人左右。

附近其他村庄的农民,也会不时来到这里采买各种东西,并周期性的举办集会。

总的来说,在每天早上和傍晚的时候,这里会显现出与这个时代其他地区村庄不一样的热闹。

对于伊皮斯科匹村的人来说,他们每天的开始,基本上是早上七点左右,这个时候村中的铜钟会被敲响,提醒非值班的工匠们起床。

紧接着,他们便会赶在八点半第二次钟响之前,解决自己的洗漱以及早饭,并赶到高炉旁开始准备进行工作。

除去中午会留下一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外,要一直工作到下午五点半点。

扣掉中午休息的那一个小时,大致上一个完整的上班时间为8小时。

这个时间虽然看似不长,但对于习惯了不受约束的中世纪匠人们来说,这就非常折磨了。

而且金属冶炼本身就是高风险、高体力的重活。

在高炉旁干上半天,流逝的盐分水分,或许顶得上普通农民在地里忙活三天。

若不是确实工资开的高,热拉尔也不会在这里长久干下来。

可工资开的高,又怎么样呢?

每日工作压力那么大,总要想办法发泄,伊皮斯科匹村中虽然有着寡妇,可以做点半遮门的生意。

可赌博才是他热拉尔的心头好。

而赌这个东西,从概率学上来说,只要参与的次数够多,那么亏光手中的钱是几乎必然的大概率事件。

长此以往,热拉尔也就陷入了时而有钱、时而无钱的处境。

周围的工友们看着这家伙的沉沦,也都不由得摇摇头。

若非其在打铁上,确实有几把刷子,负责这里的工头,都在想着要不要把他开了,以免惹上什么事。

事实上,若非冶炼场这边会管每天的午饭,并且提供一定的餐费,热拉尔说不准隔三差五都要饿一顿。

可即便如此,热拉尔也并不感恩,这一切在他看来,都是应该的。

毕竟冶炼场说是冶炼场,但并不说真的只生产生铁,实质上那些新鲜出炉铁水,在有着范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铸造出成品的铁器。

再加上一定的工艺,配合技术高超的铁匠,更是能出不少的优质成品。

单论打铁的手艺,热拉尔自认这个场里没谁比得过他。

但那又如何呢?

还不是一个月只能同其他工匠那样,拿三四枚金币,日子过得不上不下,这就让他不由得积累了不少怨气。

这其实就是现如今耶路撒冷冶铁工坊,同欧洲铁匠铺的区别。

对于现如今的耶路撒冷冶铁工坊来说,个别技术高超的铁匠师傅的作用,其实已经没那么凸显了。

在讲究以量取胜的高炉铸造业里,大量能够熟练掌握各个工作流程的技术工,才是真正不可或缺的。

这也就使得热拉尔觉得自己不被看重。

而热拉尔,也不愿意把自己多年的许多打铁经验,直接教给周围的工友。

毕竟,那些在他看来都是自己安身立命,是自己当初给自己师傅,做牛做马,吃尽苦头才学到的东西,而他的这些工友,又凭什么能白学呢?

很多事情,就卡在了这里,是这个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导致并约束的。

耶路撒冷王国,终究没发展到流水线工厂生产的那一步。

“热拉尔收拾好了没!收拾好了就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