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朱元璋的承诺,打枪上瘾的朱老四!(1 / 2)
虽明知可能不大,朱元璋仍是开口道:
“盛庸,尔可为我大明吏部尚书。”
言外之意,只要盛庸愿意留下来,他洪武皇帝未来便定会给其一个吏部尚书的官职。
在这丞相被废,中书省被裁撤的洪武朝。
除去三公、三少等虚职头衔,六部尚书已经是文官所能达到的巅峰。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的合称,源于汉代的六曹,隋朝正式形成,隶属于尚书省。
是以,六部主官被称为尚书,即六部尚书。
在洪武朝,六部尚书为正二品。
而其中,吏部居六部之首,执掌用人权,负责内外官吏考选、授职、稽核。
权势不可谓不重,故吏部尚书又被称为天官。
在没有丞相的这一时期,吏部尚书几乎可谓是文官之首。
所以朱元璋刚才的承诺,绝对是诚意满满。
但盛庸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多谢陛下厚爱,然盛庸才能平庸,实无法担当如此重责。”
“吾王对我恩重如山,琼州亦是吾心归处,微臣早已做好打算,愿为琼州一小吏,了此余生。”朱元璋还能说什么?只能点头道:
“也罢,人各有志,老六那个狗东西手下有你这样的人才,是好事。”
盛庸闻言苦笑,若是其他人敢称呼自家王上为狗东西,那他绝对没二话,立马就夺过身旁琼州将士手中的雷鸣枪,让他下辈子小心点。
可惜,现在说这话的,是大明的皇帝陛下,自家王上的亲爹。
他也只好当作没有听到。
“陛下,这是吾王让微臣交给您的。”
盛庸从怀中掏出一把短制版的雷鸣枪,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不由一怔,将其接过。
“吾王说,今后他远在海外,不能在您膝下尽孝,唯有献上短枪一柄,替他守护您的安危。”朱元璋听了,有点不太相信这会是自家老六那个狗东西能说出来的话?
那双震慑天下万民的虎眸狐疑的打量着盛庸。
“你确定那狗东西是这般说的?”
盛庸神色镇定,拱手道:“吾王确是这么说的。”
“呵。”
朱元璋不由嗤笑一声,盛庸越是如此,他就愈发不相信。
“罢了,念在咱初到琼州时你一路来的陪伴,咱便不为难你了。”
“跟老六那个狗东西说,他自己不愿意回来,咱就当没有生过他这个儿子。”
“但,日后若是咱的大孙子出生了,必须立刻派人通知咱。”
“咱大孙子的名字,得由咱这个祖父来取。”
“是,微臣定当为陛下将话一字不落的带到。”盛庸拱手。
朱元璋微微颔首,摆手道:“那就回去吧。”
盛庸深深一躬,高呼遵旨,旋即又看向了朱椟、朱稠、朱棣、蓝玉、朱允效几人。
拱手道:“诸位,盛庸在琼州尚有事务要处理,不便多留。”
“现先行告退,若有朝一日诸君再来琼州,盛庸定扫榻相迎。”
朱椟:“扫榻就不必了,咱要再去琼州,你给咱多准备几个穿丝袜的西洋美人就好。”
朱椟:“这一路来,着实劳烦盛司长了。”
朱棣:“帮咱跟老六说一声,日后要回内陆了,定要来北平一趟,咱带他驰骋塞北草原大漠!”蓝玉:“哼!”
朱允效:“盛司长慢行。”
盛庸与几人点头拱手,旋即便转身准备踏上甲板,却在这时,后边的朱棣突然想起来什么,喊住了他。“盛司长且慢!”
盛庸停步回头:“燕王殿下还有何事?”
朱棣笑了笑:“倒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啊,回程的时候咱在蚩尤舰上打枪打上瘾了。”
说着,他看向簇拥着盛庸的琼军将士们手中端着的雷鸣枪。
“所以,不知盛司长能否给咱留下几把雷鸣枪?嗯.再留点弹药。”
此言一出,边上的朱椟、蓝玉连忙开口道:
“是啊是啊,多留几把,弹药也多留点。”
盛庸没有回应,站在原地陷入沉默,朱棣等人还以为他是不愿意。
实则,盛庸是回想起启程的前一晚,自家王上跟他的谈话。
“此去内陆,抵达之后刘家港之后,依照孤的了解。”
“老头子他呢,应当会出言让你留在内陆。”
“王上请尽管放心,盛庸对王上忠心不二,绝不会. . .”
“歙钦,孤又没说什么,你这么激动作甚?”
“孤只是就对父兄他们的了解,说出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且只管听着。”
“孤这位父皇啊,眼力一直都很好,识人能力几可谓当世之最。”
“你的才能,他绝对看的清楚。”
“如今大明在经历了开国诸功臣先后离世,颇有些青黄不接的趋势。”
“倒不是现在朝廷里的官员能力太差,只是相比于开国的那群功臣,稍显不足。”
“所以,他很有可能会让你留在内陆,说不得还会许你高官厚禄。”
“当然了,孤也不是那种见不得人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