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华子鱼微服私访(1 / 2)

加入书签

稍晚些时候,刘基结束了练兵,邀请滕耽为首的二十六名东莱郡老乡与军队里的东莱子弟兵们一起吃席。

他们谈论家乡趣事,回味家乡生活,交流氛围轻松愉快,仿佛彼此之间从来没有任何嫌隙,仿佛之前在华歆面前的辩论不曾存在。

出身,贫富,阶级差异,在这一刻仿佛都不存在了,他们的身边只有同乡,只是同乡。

滕耽心中的忧虑和疑惑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之前为了生存而考量的计划也全部被他放弃。

如果刘基真的展现出了可以让他产生对未来的期许的能力,他就没有必要去其他地方寻找生路。

于是宴席结束之后,滕耽带着几分醉意,主动向刘基道歉。

“敬舆啊,此前,我是真的不太相信你能接掌正礼的兵马,你看,你才十四岁,你还那么年少,这不该是你做的事情啊!就算正礼去的早,你也还没到需要承担这样的职责的年岁。

可我万万没想到,你竟然有如此才能,你居然真的能办到,你还……你还能拉起自己的亲信,从无到有,你可知道,这到底有多难?反正我是办不到,但你却能办到,你……你有大才!

敬舆,我对不起你,我让你失望了,但是你要相信我,我从来没有想要害你,我甚至想过,你要是太劳累,我就帮你抚养你的两个弟弟,也算是对得起正礼对我的信赖了,我……呜呜呜呜呜……”

夜间的小风一吹,把滕耽心中满满的自责与后悔全都吹了出来,化作眼泪涌出眼眶,一滴一滴地砸在地上。

挺大一个老爷们儿,趁着酒劲,就这样在刘基面前大哭失声。

刘基此前倒是不曾想到滕耽居然是这样一个情感细腻且丰富的大老爷们儿,不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至少不是一个坏人。

于是刘基接受了滕耽的歉意。

滕耽大喜,抹了抹脸,二话不说返回南昌城,第二天一早就从南昌城内搬入军营,开始协助刘基处理军务。

他表示他从今往后就住在军营里了,他的家人也就住在军营里了,以后风里雨里,常伴刘基身边,再也不会离开了。

有了滕耽的带头,其余二十五名东莱郡出身的文吏也紧随其后,全体搬入军营,把各自的家眷也带着,一起安置在军营里,开始工作。

而在他们这二十六人全部进入军营之后,又带动了一票原本就倾向于留下来的文职吏员纷纷来投。

这些文职吏员听说了刘基干的那些事情,纷纷动了心思,但是不知道该以什么借口以新的身份进入刘基的麾下,滕耽等人的行动正好给了他们一个借口,于是他们顺坡下驴,无缝衔接。

刘基手底下能够协助处理军务的人手一下就多了四十多人,为他分担了几乎全部繁杂的文书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随后,更多的刘繇旧部开始观望,开始动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进入到军营之中,为刘基所接纳、任用。

到四月中旬,原先最不看好刘基的是仪也终于承认刘基的能力,表示自己的确看走了眼,来到军营向刘基道歉,请求得到宽恕。

刘基也没有怪罪是仪,接受了他的歉意。

是仪虽然没有和滕耽那样有直接进入东莱郡子弟兵集团的资格,但是以他为代表的一批文吏倒是可以进入豫章起兵旧部这个团队里。

他们之前不接受刘基的领导地位,现在却转而接受,这实质上等同于以一个新人的身份重新加入这个团队,不再以刘繇为主,而是以刘基为主。

这完全是一件好事。

总之,前后不过大半个月的功夫,刘基便基本上吸纳了死鬼老爹留下来的全部“遗产”,不管是物,还是人,都被他初步掌握了,他的地位也是一日比一日更加稳定。

刘繇旧部们的态度转变被华歆看在眼里。

这段时间以来他都没去军营里观察过情况,一来是对军队事务没啥兴趣,二来他觉得刘基虽然有才能,但是能把军队管好就很不容易了,也没指望刘基真的能带出一支可以抗衡孙策的军队。

说白了,华歆养着这支人马也要费不少力气,也要到处筹措粮草,之所以那么做,就是拿刘基和这支军队当钟离眜来用。

若有必要的时候,拿他们当筹码也是必然的。

结果那些之前天天嚷着要另寻归处的家伙们一个接一个的重新回到了刘基的怀抱之中,这还真让华歆有些意外了。

难道刘基真的能把这支军队玩出花儿来?

四月十七日,华歆在刘基提领军队之后首次前来视察军队。

之前他不是没来过这个军营,他上任豫章太守之后的第二天就前来军营里观察了一番,当时看到的是一派死气沉沉的场面,觉察不到半分活泼的空气。

硬是要说有什么活泼的,大抵也就是一群一群的士兵围坐在一起赌钱,吆五喝六的,看着确实活泼。

可这是军营,不是市井,刘繇当时只是生病,还没死,军队居然就成了这副模样。

华歆当时很失望,所以在刘繇死后,直接断了这支军队的粮食供应,后面若非刘基前来游说,他才不会重新恢复军粮供应。

眼下过去了近一个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