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一波三折的“新婚之夜”(二章合一)(3 / 3)
华语电影金像奖评审,只好和赵雅之说了一声,早餐都没有吃立即赶往电影学院。
香港华语电影金像奖至今已举办了十一届,今年的大年初六即将举行第十二届。
而香港华语电影金像奖的举办权,也已于前年由《香江日报》转为了香港电影学院主办,已固定在香港电影学院大礼堂举行,评委便是历届金像奖得主和电影学院的所有老师。
霍建明之所以把主办方改为香港电影学院,是因为考虑到由一家报纸来主办的话太不正式了。这才在他的提议下,香港华语电影金像奖转由香港电影学院主办,但转播权仍然属于明珠卫视,用明珠卫视购买转播权的费用来举办。
霍建明赶到香港电影学院时,王天林、曾江、陈娟娟等评委已经到了,就差他这位香港华语电影金像奖主席了。
霍建明在主席位坐下后,看了看济济一堂的评委们,开宗明义的说道:
“老规矩,先筛选入围的电影名单,那些政那个治的宣传片一律刷掉,不得入围;电影在香港的票房低于50万港币的不得入围;风月片不得入围;三观不正的电影不得入围;刻意宣扬暴力的电影不得入围。再有,我在这里顺便宣布一件事,从这一届开始,最佳电影奖的奖座将由纯金打造,打造奖座所需黄金由恒生银行赞助。而入围最佳电影奖的电影,在香港的年度票房排名必须是前十名。”
霍建明见在座的评委听完自己的发言之后,有的兴高采烈,有的欢欣鼓舞,有的面露不愉之色,想了想,他耐心的解释道:
“我知道你们中有人觉得我太过偏向于商业电影了,不重视文艺片。这一点我是不否认的,我确实是偏向于商业片。
原因无他,全因我们所有香港电影人正在努力的将香港打造成影视制作中心。现时最需要的便是票房大卖的商业片和商业与艺术并重的电影,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
至于曲高和寡的艺术片,我不会也没有去否定。为此,星海院线从2月1日开始,会将100座位的小电影院过半用来上映艺术片。
值此将香港打造成影视制作中心的关键时候,我作为香港华语电影金像奖主席,必须鼓励商业电影迅速发展起来。只有让大家拍电影赚到钱,而且是赚到了大钱,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香港电影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电影的拍摄、制作技术。
各位,道理其实很简单。香港电影要想在世界各地与好莱坞、欧洲电影抢占电影市场,那么,是商业片更容易还是艺术片更容易打开市场和更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普通人买票观影?答案一定是商业片!这一点,我想在场所有人应该都很清楚吧。
诸位,香港电影如今势头刚起,万万打断不得啊!这才是我主张鼓励商业片的初衷和唯一的原因。至于那些艺术片,可以去法国、去欧洲的电影节参展评奖嘛。为此,我个人会成立一个艺术电影基金,所有去欧洲电影节参展、评奖的电影,车马费全都由这个艺术电影基金赞助,大家觉得如何?”他话音刚落,在场所有人包括刚才面有不愉之色的人全都鼓掌。
今天只是从报名参奖的电影中筛选出入围电影,然后才会进入评奖环节。因此,霍建明在电影学院待到下午四点半,便先离开了。
回到渣甸山别墅,见邓莉君不在,只有赵雅之一个人在家,正在厨房里准备两人的晚饭,霍建明立即进去帮忙。
“哥哥,你回来了?”赵雅之听到脚步声,回头一看,见是霍建明回来了,开心的说道。
“嗯,我回来了。”霍建明点了点头,应了一声,走近她之后突然从她身后双手轻轻抱住了的她的小蛮腰。
赵雅之被他突然这么一抱,身体一僵,随即便感觉到了他身体某处的异样,小脸立即绯红,她回头看了一眼霍建明,很是娇羞又很不好意思的说道:
“哥哥,不好意思,我那个来了!”
霍建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什么来了?”
赵雅之见他没听明白,立即跺了跺脚,很是难为情,回头白了他一眼:
“不是啦,哥哥,我是说我的亲戚来了!”
“啊?”霍建明一愣,这才反应过了来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心中不由得苦笑道:
“我去,这个“新婚之夜’还真的是一波三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