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死而无憾(1 / 2)
有人下意识伸手,接住了一张半黄的纸。
低头一看,字迹工整却苍劲,写的是前朝永元三年的旧事——那一夜,姜皇后被控谋逆,宫门紧闭,羽林军封锁中宫。
“姜后无罪,乃遭构陷……”
他越看越心惊,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旁边一位白发老宦官颤巍巍地接过纸,只扫了一眼,便浑身一震,瞳孔骤缩,连退三步,嘴里喃喃道:“这字……这字迹……是太后的笔迹!”
他声音发抖,像是见了鬼,“不可能!太后早就失踪了,四十年前便已不知所踪……”
然而,那笔锋转折间的习惯,那“御”字末笔微微上挑的独特写法,错不了!
他曾是内廷笔帖式,亲手誊抄过太后批阅的奏折,绝不会认错!
霎时间,整个广场炸开了锅。
人们疯了似的扑向空中飘落的纸片,争抢着、撕扯着,只为看清上面写的是什么。
每一张纸上,都记录着一段被掩埋的真相——
四十年前,姜皇后根本没有谋反。
是太后暗中勾结权臣,借姑苏将军在外统兵的威名,伪造密信,诬陷姜皇后意图拥兵自立。
于是姜皇后被废,打入冷宫,终日不见天日。
她的儿子,当朝太子,也因此被废为庶人,流放边关,不久后暴毙于途中。
更令人发指的是,当年陆老将军率军击退北狄,凯旋回京,举城欢庆。
可就在他亲儿子迎娶新妇的喜庆之夜,太后却突然发难,以“谋逆通敌”为由,命禁军围剿将军府。
火光冲天,哭喊震地,陆家上下百余口,包括襁褓中的婴孩,尽数惨死刀下。
府邸被焚,血流成渠,连狗都被砍了头。
而那所谓的“密信”和“供词”,全由太后亲笔伪造,事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可如今,这些纸却如同天罚,一页页重现人间。
捡到纸的人读完,无不变色,脸色惨白如尸,有人甚至当场呕吐起来。
“这……这真是太后亲笔写的?她为何要写下这些?”
“她不是失踪了吗?难道这些年来,她一直活着?藏在哪里?”
“错不了,这绝对是她的字。我当年做过她的心腹文书,她的每一道批红我都记得!”
“那……那姜皇后、陆老将军、姑苏将军……他们全都是清白的?根本没反?全是被冤死的?”
一连串疑问在人群中炸开,恐惧与愤怒交织,像潮水般蔓延。
就在这万籁俱寂、众人惊魂未定之际,王大能忽然仰起头,咧开嘴,发出了一声刺耳的狂笑。
“呵……哈哈哈哈!”
笑声凄厉,像是从地底爬出的厉鬼在哀嚎。
第二声,更加疯狂,带着血丝般的嘶哑。
第三声,撕心裂肺,几乎破音,震得四周人不由自主地后退。
所有人都猛地转过头,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他。
这个平日里沉稳持重、位列三公的老臣,此刻却像疯了般,眼泪混着涎水从嘴角流下,眼中却燃着一股近乎癫狂的火光。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张泛黄的纸,指节因用力而发青,青筋暴起,像是要把那纸揉进骨血里。
眼泪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掉,打湿了衣襟,浸湿了纸角,可他的嘴角却高高扬起,笑得近乎癫狂,声音颤抖而嘶哑:“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啊!她拼了命护住这江山,怎么可能会叛国?她宁可死,也不会背叛自己的信念!我早就知道……我早就该信她……我早该信她的啊——”
话音未落,塔顶之上,寒风呼啸,枯叶翻飞。
在那道孤独挺立的身影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伏在地上,身形佝偻,衣衫破烂,衣襟早已被暗红的血迹浸透,斑驳如残阳。
她一动不动,仿佛已断了气息,只剩胸膛微弱起伏,证明她还未彻底死去。
那妇人忽然喉咙一滚,笑出声来。
笑声干涩刺耳,像是破旧的风箱被强行拉扯,每一声都带着血沫的腥气。
她慢慢抬起头,乱发如枯草般遮住面容,却掩不住那张布满沟壑的脸。
满脸的皱纹深得像是刀刻,浑浊发白的眼球在眼眶中缓缓转动,死死盯住眼前那道身影,咧开干裂的嘴唇,露出几颗残缺的黄牙,笑声里带着浓烈的恨意与扭曲的快意。
“我知道逃不掉……从那天起,我就知道逃不掉。我也知道,你迟早会来。可我没料到,来得这么快……四十年,哈哈,整整四十年啊!我的好姐姐,这四十年,你日子一定过得很惨吧?每夜闭眼,是不是都梦见我?梦见那天的火,那天的血,还有……你亲手放走的我?”
站在她面前的,不是别人。
正是秋霜。
碧荷想撑着冰冷的地面爬起来,手臂颤抖,指尖抠进石缝,可她的腿早已断成几截,骨头刺穿皮肉,露出森然白骨。
她刚勉强撑起上半身,剧痛便如刀绞般袭来,整个人又狠狠摔回地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鲜血从她后背蔓延开,像一朵缓慢绽放的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