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日子会好起来(2 / 2)
闻言,李二铁夫妇紧绷的心弦,顿时稍稍松了些,李二铁喉头滚动,眼圈微红,刘氏也悄悄松了口气。李长生这才切入正题,语气平和道,“今日来,是想问问你们,如今家里日子过得如何、可有什么难处?若有,不妨跟大伯说说。”
听到是关心家计,李二铁心中稍定,局促地搓了搓粗糙大手,老实回答,“回大伯,日子、日子过得还行,我还在码头跟人合伙租船打渔,风里来浪里去,勉强糊口,饿不着肚子。”
他看了眼刘氏,“孩子他娘在腌坊做工,也能贴补些家用,王嫂子前阵儿成了腌坊的管事,对她有些照顾,工钱也公道些,帮了大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家里两个娃子,恒儿如今快十四了,这小子今年才刚满五岁。”
提到长子李恒,李二铁眼中带上苦涩,“本来、本来我们两口子最大的念想,就是勒紧裤腰带,攒钱送恒儿去城里正经武馆学本事,盼着他能有点出息,给咱老李家争口气,光宗耀祖。”
他声音低了下去,带着难言的羞愧,“可后来出了那档子事,又、又得罪了大伯您,这心思也就彻底断了,不敢再想了。”
“不过”
他话锋一转,“前些日子,官老爷们不是在码头贴了告示,说什么全民皆武,只要年纪够了,去镇上的卫所,就可以跟教习免费学习拳脚功夫,我就. . . ..就把恒儿送去了。”
“虽听人说卫所辛苦、规矩严,但好歹是个机会,不用花家里钱,日子、日子也就这么勉强过着...李长生静静听着,心中了然。
侄子家的情况,和他预想的差不多,典型的渔家清贫,最大的指望,就是下一代能有点出息,跳出世代渔网。
如今李大彪死了,允诺给李二铁儿子的前程也就成了泡影,但海疆司的新政,倒是又给了他们一线希望,但也仅仅是“勉强过着”。
“嗯,恒儿能去卫所学武,是好事。能吃苦,将来才有出息。”
李长生点点头,随即他也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郑重,道出今日真正的来意,“二铁,刘氏,大伯我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托付给你们。”
李二铁夫妇闻言,立即挺直腰板,屏息凝神,心脏都不由自主地跳快了几拍。
只听李长生缓缓道,“你们也知道,大伯我年纪大了,精力不济,近来又有些其他要事缠身,难以兼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院角渔网,“我那艘旧篷船,一直闲置,风吹日晒,也是可惜,大伯我恰好知道几处不错的鱼窝子,渔获还算丰厚。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好地方,与其便宜了外人,不如交给自家人打理。”
“我便想着,把这篷船交给你们两口子,再叫上同村为人本分、水性好的赵老栓父子一起,你们合伙儿,去捞那几处鱼窝子。”
“一来,船有人用着,不至于荒废朽坏,二来,你们也能多些进项,日子也能宽裕些,恒儿在卫所,日后花销想必也不少,手头宽裕些总是好的。”
这事儿李长生盘算许久了。
本来首选是陈大志,奈何造物弄人,不曾想去了趟黑林岛伐木,人弄丢了,现在也没影儿。恰好李二铁主动坦白,有悔改之心,两家又是血亲,想来想去,干脆就这样得了。
李二铁和刘氏听完,愣在原地。
大伯非但没有怪罪他们。
反而要把船和鱼窝子交给他们?
“大伯!这、这. ..”
李二铁激动得浑身都在微微颤抖,嘴唇哆嗦着,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刘氏更是捂住了嘴,眼圈发红,哽咽着说不出话。
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一艘属于自家的船,几个稳定的好渔窝子,这代表摆脱合伙租船的束缚,代表收入大幅增加,代表着这个家真正有了改善的希望!
李二铁猛地站起身,拍着胸脯,声音都有些发颤,“大伯,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干!”
刘氏也赶紧抹着眼泪,语无伦次地点头附和,“对对!大伯,我和二铁,哦不,还有赵叔他们,我们一定把船看好,把鱼打好!”
看着两口子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和感激,李长生心中也颇为宽慰。
这既是他帮扶亲族、化解旧怨的本心,也是渔船承包、坐收渔利的重要一步。
有赵家父子这样本分的老渔民帮衬,加上自己让小白它们暗中相助,船队渔获定不会差。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李长生脸上露出一丝笑意,站起身,拍了拍李二铁的肩膀,“具体章程,回头我再跟你们和老赵家细说,好好干,日子定然会好起来。”
李二铁夫妇连声应是,感激涕零。
“是!是!谢谢大伯!谢谢大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