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那就试试(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午,陈建国叫来老六,开车把张浩送回了集安矿。

陈旭东一个人开车,去了玉田村王大山家。

王大山看到陈旭东过来,十分高兴,连忙招呼他进屋。

这一次,陈旭东没有藏着掖着,首接摊牌,“王爷,我要包地!就那一块13垧的黑土地,我全包了。”

虽说王大山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他原本以为,陈旭东也就是包个一两垧地,先熟悉熟悉练练手。

万万没想到他一出手,就是13垧地。

这时,王大山的脸上没有喜悦,只有担忧。

“旭东,你跟王爷说说,你要包地干啥,包这些地可得不少钱啊,风险可是不小,别赔了。”

听他说完,陈旭东心中一暖,笑着说道:

“王爷,我准备干蔬菜大棚,种反季蔬菜,今年先包这么多地。如果效益好,明后年还会继续包。”

“蔬菜大棚?”王大山皱眉问道。

陈旭东点点头,“对,蔬菜大棚!”

“这玩意咱村里谁也不懂啊!能行吗?”

“我找了奉京农大的专家教授,到时候会过来辅导!”陈旭东笑着解释道。

一听有大学的专家教授过来,王大山顿时放心不少。

在这个时代,专家教授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与后世那些专家教授不可同日而语。

紧接着,陈旭东又把包地的价格、年限、工人工资,与王大山谈了谈。

他给出的价格,比王大山当初建议的价格每垧地高出200元,而且是采用每年递增的方式,承包期间为5年。

在大棚工人的选择上,依次按照懂技术的、会种菜的、被承包地的农民进行聘用。

工人每个月基础工资150元,其余按照当月表现发50-200元奖金,经过大学的教授专家辅导后,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再重新划分基础工资等级。

以上这些,王大山都没什么异议,甚至他都觉得陈旭东给的太多了,他还建议少给一点。

但陈旭东没有同意,不是他想当慈善家,只是希望这些人看到自己赚钱后,心里能平衡一点,少一点嫉妒和眼红。

农民也好、工人也好,归根结底都是生活在底层的人,是人就会有贪嗔痴。

只有两件事,两人发生了较大的争执。

一件是给王大山发工资的事。

对于聘用他本人作为大棚的管理者,给他发工资这事,王大山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死活不同意。

用他的话说,“你这是帮我们玉田村,我再管你要钱,那我成啥人了!”

陈旭东也没有过多的纠结。以后,从其他方面给补上就是了。

陈旭东之所以选择王大山,不是因为感恩,也不是因为关系近,而是完全从实际出发,是他最适合,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

王大山是老村长,做事公正,在村子里有威望,村里人都信他、敬他、怕他,有他在,会少很多麻烦。

不说其他,就说一点,蔬菜成熟以后,这个村民往家拿点,那个村民往家拿点,积少成多,就是巨大损失,有王大山在,就会减少此类现象发生。

再者,王大山的人品,绝对可以堪称楷模。

在现在,平安矿几乎所有村长家都是砖瓦房,而他家到现在还是泥瓦房。

在廉洁这一点上无可挑剔,这也是村民都敬他、怕他的原因之一。

另一件,是关于铲除地里玉米杆的事。

当陈旭东说出这个要求的时候,给王大山气的浑身首哆嗦,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小王八犊子,你个败家子,是不是家里有几个臭钱,就不知道咋嘚瑟好了!”

“那可是一年的收成啊,种子种了、肥也施了、草也除了,眼看要结棒了,你说给铲了就铲了?”

“那我们这半年不都白忙活了吗?就不能等几个月吗?”

这要不是老太太在一旁拦着,王大山都要上手抽陈旭东几巴掌。

陈旭东只好耐心和他解释:“王爷,等到9、10月份在施工就来不及了,咱这地方10月底就上冻了,大棚还咋施工”

最终,在陈旭东的一番劝说下,王大山叹了口气,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一切谈妥之后,中午在王大山家吃了顿便饭,便起身前往共安村徐有财的煤矿。

看着从切诺基上下来的陈旭东,徐有财笑着打趣道:“哎呦,看来我这车是送不出去啦。”

“没事,二叔!赶明儿你送我个奔驰、宝马啥的,把我爸比下去。”

徐有财笑着摇了摇头,“我和你爸可比不了,你还是让你爸买吧。”

俩人坐在沙发上,陈旭东掏出烟,给徐有财点了一根,笑着问道:“二叔,这两天和我三姑联系了没有?”

一说起肖婉秋,徐有财就好像变了个似的。

完全不像是一个年近40岁的中年人,更像是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眼里有光,对未来充满遐想。

陈旭东脑海里蹦出一句电影台词:这个就是爱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