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消杀风波(4 / 4)

加入书签

声音微微发颤,带着一丝决绝:“我出身不好,我父亲是上海林氏纱厂的老板,实打实的资本家。上次去阿克苏,我那两个皮箱里,装的全是父亲从上海寄来的吃穿用度。我心里害怕……怕同志们知道后,会给我扣上‘剥削阶级余孽’的帽子,会批判我,会孤立我,说我是混入革命队伍的异己分子,所以一直把那些东西藏着掖着,就像藏着一个见不得光的错误。”

她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张志成的表情,心里七上八下,害怕看到他眼中的失望和嫌弃。林悦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痛苦与挣扎,她想起前几日在协助整理劳改犯物品时,发现一个破旧的包裹里藏着一封家书,信纸已经泛黄,边角也磨损得厉害,可那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字里行间都是家人的牵挂与担忧。那一刻,她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共情,想到自己同样因为出身而对家人寄来的东西藏着掖着,和这些劳改犯们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在这艰难处境中,努力寻求一丝温暖与安慰,却又因为时代的洪流而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卷入深渊。

“可现在,我琢磨明白了,不能再这么逃避下去。**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好东西就该拿出来,和大伙一块儿分享,这才符合咱无产阶级大公无私的觉悟。我不能再因为自己的出身和狭隘的思想,而与同志们产生隔阂,我们是一个集体,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革命战友!”林悦说完,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像是在向过去那个怯懦的自己告别。

张志成听后,微微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开口说道:“林悦同志,过去的出身不能决定现在的你。咱们都是怀揣着建设祖国、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理想来到这戈壁滩的。你看,咱们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新边疆’的号召,远离家乡,奔赴这艰苦的地方,就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你在医疗组,救死扶伤,为同志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这是实实在在的革命工作,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凭你这份为人民服务的热忱,谁能说你不是好同志?谁要是这么说,那就是不实事求是,就是违背了革命的初心!”

林悦看着张志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强忍着激动,说道:“志成同志,你能这么理解我,我心里真的特别欣慰。我之前总怕因为出身,被组织抛弃,被同志们孤立,所以干啥都畏畏缩缩的。每次看到大家充满干劲地为了集体的事业拼搏,我都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掉队的士兵,跟不上队伍前进的步伐。”此刻,她望着张志成,心中除了感激,还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悄悄蔓延,原来被人毫无保留地信任和支持,是这般温暖。

张志成轻轻摇了摇头,眼神温和而坚定,他望着林悦,这个坚强又善良的姑娘,不该承受这些无端的压力。“林悦同志,你不该这么想。咱们在这特殊时期,更要团结一心,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坚不可摧的革命力量。我在工程队做技术,你在医疗组守护大家健康,咱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出身没法选择,但咱们的行动能证明自己。你要是一直背着这包袱,咋能放开手脚干革命呢?咱们来到这里,就是要打破出身的束缚,用双手创造一个公平、公正、人人平等的新社会,让剥削阶级成为历史的尘埃!”

林悦用力地点点头,泪水终于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滑落:“志成,听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敞亮多了。往后,我一定放下思想包袱,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和大家一起,战胜这场病灾,建设好咱们的营地。我要像那些勇敢无畏的同志们一样,为了理想和信念,勇往直前!”此刻,她望着张志成,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而这份憧憬里,似乎总有张志成的身影相伴。

张志成看着林悦,眼中满是鼓励:“这就对了,林悦同志。以后有啥心事,都能跟我说,咱们携手并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这片戈壁滩啊,终会在咱们的努力下大变样的!”

慷慨激昂的话音刚落,处理完劳改犯逃亡事件的王力也来到了医务室。他一脸疲惫,眉头紧锁,先是向林悦询问了病患的最新情况,得知病情暂时没有进一步恶化,才稍稍松了口气。

“这次的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王力说,“劳改犯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我们得想办法安抚他们,不能再让类似的逃亡事件发生。”

张志成沉思片刻,建议道:“要不我们组织一次全体大会,把病情的真实情况都跟大家讲清楚,消除他们的恐慌和误解,顺便也可以辟谣。大家了解得越多,心里就越有底,也就不会轻易被谣言煽动。而且,咱们也得强调一下,配合防疫工作和工程建设,对他们自己的改造和未来的出路都有好处。否则情绪问题是一方面,耽误了工期咱们罪过可就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