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三战定音(2 / 4)
开家乡,离开亲人,来到这遥远的戈壁滩,心里肯定不好受。我也是为人父母,为人子女,我能体会大家的心情。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暂时的离别,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团聚。等我们完成了塔河工程,我们就可以骄傲地回到家乡,告诉我们的亲人,我们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我们是英雄!到时候,家里人不得把咱夸上天!”
台下的工人们静静地听着,若有所思。有人微微点头,似乎在心中认同孙专员的话。有人目光坚定,仿佛已经从思想上战胜了自己。
“为了打好这场思想战,我们要加强学习。”孙专员接着说道,“我们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我们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我们还要学习先进的劳动模范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同时,我们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志有思想上的问题,要及时指出来,一起解决。可别藏着掖着,有问题咱就摊开了说!”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思想上过关,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将让我们不惧任何困难,勇往直前,顺利完成塔河总干渠工程!咱一起加油,让这塔河工程早日完工!”孙专员的话语落下,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张志成趁机展开蓝图,神情严肃又专注:“第三仗是技术战!咱们要在六月底,汛期前完成总干渠主体,每天的土方量和拉石公斤对应到干渠长度上,不少于两公里!这任务可不轻松,大家可得加把劲!”
“两公里,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同志们!它代表着咱们每天都要跟时间赛跑,跟困难较劲,用咱们的智慧和汗水,一尺一尺地凿出这条渠!咱可不能偷懒,得实实在在地干!”
“技术战,打的是智慧,拼的是实干。咱们得把现有的机械设备都用好,让它们像战士一样,冲在最前面,不怕苦,不怕累。同时,咱们还得不断琢磨,怎么施工更快更好,用最新的技术和法子,保证工程又快又好。脑袋瓜子得转起来,多想想办法!”
“为了确保技术能落到实处,咱们还得加强学习和培训。”张志成继续说道,“咱们的技能提升小组要继续扩大学习的次数和规模,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自学,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素质。从上到下,无论是技术员,还是普通职工,一律平等,只要有对建设有利的意见和想法,一定要随时随地的提出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别不好意思,有啥说啥!”
“另外,咱们还会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对施工过程得盯紧了。质量、进度、安全,哪一样都不能马虎,得确保工程顺顺利利地进行。谁要是掉链子,那可得挨批!”
正午的日头愈发毒辣,阳光像炽热的火焰般烤着大地。孙专员突然变戏法似的从讲台下搬出一个木箱,动作敏捷又利落。他掀开毡布,二十面流动红旗在强烈的阳光下红得耀眼,仿佛是燃烧的火焰。
“从今天起,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他抄起一面红旗,用力插在沙盘上,那动作充满了力量与决心,“哪个大队先打通五公里,就来领这旗!咱看看谁是真英雄,都给我争口气!”
人群瞬间沸腾了,:“中!俺们三队要是输了,就把‘赵大锤’的绰号倒过来写!俺们肯定能第一个拿到这红旗!俺们可不是吃素的!”
艾克拜江人突然跳到了独轮车上,他熟练地拨动热瓦甫琴弦,弹出欢快的旋律。由他和阿米尔带来的十几个少数民族村民,被这欢快的音乐感染,跟着跳起了麦西来甫。“嘿,咱们把这干劲儿,都使到修渠上,让塔河的水,顺着咱们的心意流!这渠修好了,咱脸上都有光!”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伙儿突然齐声吼起了《南泥湾》。歌声虽然有些跑调,但却充满了力量,惊起成群的沙雀,扑棱棱地掠过新涝坝的水面。
动员大会结束后,日光愈发炽热,烤得戈壁滩上的沙石都隐隐发烫。工人们陆续散去,却没有直接奔赴工地,而是在营地的树荫下,三两成群地讨论着刚刚会议上的内容。有人紧握着手中的工具,跃跃欲试;有人则围坐在一起,仔细研究着施工流程和各自的任务安排。
“听好了!”王力扯着嗓子,那声音仿佛能把戈壁滩上的风沙都给震散了。他站在一块稍高的土坡上,三千多双眼睛,像被磁石吸引一般,齐刷刷地望向他。
“咱们现在就开始分配工作!这塔河总干渠工程,每一个环节都重要得很,谁都不许掉链子!”王力一边说着,一边展开手中那张被汗水浸得透湿、满是褶皱的工程图纸。图纸上,总干渠、支渠的规划线路,像一张精密的作战地图。
“第一大队,负责总干渠起始段两公里的开挖任务!你们的任务最重,时间也最紧,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土方开挖,给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大刘胸脯一挺,用力地点点头,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从他坚毅的眼神里直往外冒。“保证完成任务!要是干不好,我就提头来见!”赵铁柱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喊道,声音里透着一股让人热血直往脑门冲的力量。
“第二大队,负责支渠的开挖工作。支渠就是总干渠的‘毛细血管’,关系着整个灌溉系统顺不顺畅,一定要保证质量和精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