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追击,绝不能让曹丕逃往塞北,为祸(2 / 3)
英为他出谋划策,才能有一线生机。
“好吧,此番兵败,胡遵为大魏死节,也算尽忠了,朕就不怪他了。”
曹丕干咳了两声,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然后看向成公英:
“那你说接下来朕该怎么办才好?”
成公英目光坚定,向北一指:
“弃城北出塞北,投奔步度根!”
曹丕听闻此言,身体猛地一震,原本心中那一丝侥幸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
前一刻,他还满心期盼着成公英能想出什么奇策,让他扭转乾坤,重振大魏声威。
可没想到,成公英给出的建议却让他如此失望。
最后,还是得前去塞北向步度根伏首称臣。
“北上塞北,路途千里之遥,其间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曹丕眉头紧锁,心存顾虑道:
“何况步度根态度未知,此去塞北,前途一片迷茫啊。”
其实,寄人篱下,忍辱负重,曹丕心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算能够接受。
毕竟,眼下形势危急,保住性命才是首要之事。
然他心中最大的担忧却是步度根是否愿意接纳自己。
若他去投奔,步度根为了讨好刘备,反而杀了他怎么办?
那自己岂不是白白去送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想到这里,曹丕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恐惧。
“陛下且放宽心,臣早已将步度根的态度摸得一清二楚。”
成公英目光沉稳,语气笃定道:
“实不相瞒,臣早在局势尚未如此危急之时,便已秘密派遣臣子成公毅先行前往塞北,去谒见那鲜卑首领步度根。”
“成公毅此去肩负重任,臣特意叮嘱他务必探清步度根的真实想法,为陛下此后的行动做好铺垫。”
“就在几日前,成公毅历经艰辛,终于传回消息。”
“据他所言,步度根听闻陛下来投,竟是极为欣喜。”
“不仅如此,步度根还已亲率大军,日夜兼程地前来迎接陛下,足见其对陛下的重视。”
“陛下有所不知,步度根麾下有不少大魏旧臣,这些旧臣虽身处异族,但心中始终念着大魏,对陛下也颇为敬重。”
“他们皆劝谏步度根,要善待陛下,与陛下结为盟友,如此一来,便可共同应对刘备。”
“所以,请陛下莫要再过多忧虑,放心北上便是,塞北定有陛下的一席之地。”
曹丕顿时大悟,眼中涌起难以掩饰的喜色。
他这才知晓,原来成公英早已提前暗中派遣儿子出使塞北,为自己谋得了这一条可能的生路。
于是,心中不禁感慨道:“没想到,卿竟早为朕谋了出路,成公卿真是料事如神呀,如此深谋远虑,实乃朕之幸事。”
成公英却苦叹一声,说道:
“臣实则是担忧萧和提前料到胡遵之计,知晓陛下可能会陷入绝境,方才提前布局,为陛下谋一条出路。”
“张北水一退,张飞和萧和必会大举过河,前来围城,陛下,赶紧弃城北上,前往塞北吧!迟则生变啊。”
曹丕不敢有丝毫迟疑,当即喝道:
“传令下去,全军弃城北撤!不得有误!”
…
黄昏时分,夕阳的馀晖洒在大地上。
此时,张北水水位终于缓缓降下。萧和统领着主力步军,顺利登上北岸。
而在北岸,关索等将领早已率领步骑,严阵以待,目光紧盯着河对岸的动静。
“禀大司马,禀骠骑将军。”
“臣等此前内外夹击,重创曹丕,斩敌七千有馀,曹丕率七千残兵,狼狈退回城内。”
诸将听闻此战果,纷纷露出振奋之色。
张飞却眼中喷火,怒不可遏。
曹丕屡次三番算计自己,让自己在众人面前颜面受损,这口恶气他早已憋在心中许久。
此刻恨不得将曹丕大卸八块,以泄心头之恨。
“传命大军,即刻围城!今日定要将那曹丕生擒活捉!”
张飞大声下令。
萧和却淡笑一声,神色从容道:
“翼德,不必如此麻烦了,我料那张飞城已是一座空城。”
空城?
张飞一愣,眼中满是疑惑:
“大司马的意思是曹丕已经弃城而逃了?”
萧和笑着默认,微微点头。
张飞顿时喝道:“还等什么,攻城!就算他逃了,也要把这城拿下,让他无处可藏!”
号令传下,汉军如潮水般向着张北城席卷而去。
喊杀声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城池彻底淹没。
半个时辰后,汉军成功攻陷张北城。
这座曾经作为凉州最后魏城的城池,此刻插满了汉旗。
“大司马,你说的没错,曹丕逃了!”
城头上,张飞冲萧和竖起大拇指,眼中满是钦佩。
萧和冷笑道:
“曹丕明知坚守就是等死,他哪里还敢守?就算他想守,那成公英也会劝他弃城而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