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崖(1 / 3)
第42章山崖
自灵山出发,马车西行数十里,在一片陡峭的山崖前停下。透过纱帘,刘巧娘脸色苍白、神情恍惚,宋云谣拉住她放在膝上攥成拳的手,掌心冰凉,布满冷汗。
宋云谣无声望着她,刘巧娘恍若初醒,嘴角上扬几分,勉强扯出一个笑。“没事,走吧。”
走下马车,眼前便是一截陡峭的断崖,几个男人站在山崖边朝下眺望。风过处,暗色的衣袍猎猎作响,那背影仿若一面黑墙,令宋云谣心底无端生出畏惧,脚步一时顿住了。
踯躅间,刘巧娘忽然松开了她的手,只见她深吸一口气,敛容正色,大步流星走上前。
“实在对不住,叫几位大人好等,民妇来迟了。”她不卑不亢地开口,既不似往日精明强干,也不见怯懦心绪,面上甚至适时露出了几分憔悴与后怕,叫人挑不出错来。同行来此的,除了林锦程与柳先生,还有县衙里派来的两位师爷与几名皂吏。刘巧娘在定阳县也算颇有名声的人物,钱刘两家的争端又闹得沸沸扬扬,几个官差看她的目光难免多了些惊异与好奇。好在有林锦程与柳先生在旁斡旋,两位师爷不曾为难,只公事公办问了她事发当日的情形。
刘巧娘将当日发生的种种逐一转述,又站到山崖边,指认了马车跌落的位置。
她语调平静、神色镇定,就连说到那小厮欲行不轨,也仍旧波澜不惊。那两位师爷本还认真听着,见她如此,不免古怪地对视一眼。宋云谣站在一旁,隔着一层纱帘,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她知道,刘巧娘并非无知无觉。
她隐隐有种错觉,刘巧娘真正过不去的那道坎,或许并非那歹人的暴力与侵害。
待刘巧娘说完,两位师爷凑近低声说了几句,而后吩咐随行皂吏下山寻找马车与尸体。两位师爷则留在山崖边,与柳先生攀谈起来。望着那两位师爷殷勤热络的姿态,不知为何,宋云谣心下打鼓,暗觉蹊跷。强龙不压地头蛇,沈家面子再大,这里毕竟也是定阳县的地盘,她原以为是柳先生求着衙门办事,可如今看来,似乎与她料想的截然不同。沈三郎还当真深藏不露……
思忖间,林锦程走到跟前,递给她一件斗篷。“山崖边横风大,站着不安全,要不宋姑娘带着刘夫人去车上休息?”听到声音,宋云谣方才抬头,张望一圈,只见刘巧娘就地坐在山崖边,双手抱膝,面无表情地望着远处。
满头碎发被风吹得狂乱,她却仿若一尊石像,岿然不动地定在原地。宋云谣接过斗篷,坐到刘巧娘身侧。
肩上被人轻轻披上袍子,刘巧娘抬眸,见她来了,低声说了句谢谢。日落西山,天边烧得正旺。风过处,竹啸桐喧,乌鸦嘶鸣。她们静静坐着,半响无言。
不知过了多久,刘巧娘忽然转头看向她。
“方才那些话,你相信么?”
宋云谣一怔,点点头。
她又问,“你觉得,他们相信了么?”
宋云谣犹豫片刻,摇头。
她不知道。
刘巧娘笑着低低叹息一声,“其实,走到这一步,真相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衙门如今站在她这边,吴善为无知无觉中,已经走入死局了。
“我该谢谢他,隐忍多年,结果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厮身上。”宋云谣沉默下来,轻轻握住她的手。
刘巧娘将头靠在她颈间,借着互相慰藉的姿势,用气音在她耳边小声说道:“那天夜里,是我将那小厮哄到这的。”宋云谣瞳孔微缩。
刘巧娘轻声道:
“吴善为办事周全缜密,唯独缺了点识人的本事。地痞流氓兴许提得起杀人的刀,可在正经人家府邸安安稳稳过了几年日子的,却未必还有那点血性。“坐上马车时,我便发现了他藏在袖子里的匕首,也发现了他的怯懦、犹豫,可我不敢赌。就干脆假作什么也不知道,装成个寂寞深闺的少妇,将他哄得不知所以,一步步诱骗到了此处。”
她自嘲一笑,“一个软弱好色的劫匪,一个心狠手辣的婊|子。你说,到底谁才是恶人?”
宋云谣沉默良久,没有作答。
她低声反问,“为什么要告诉我?”
刘巧娘喃喃道,“我不知道。”
天色渐晚,山风越发肆虐,二人的发丝在颈间交缠。“从见你第一面起,我就软硬兼施、步步紧逼,一心利用你。我不是什么好人,心眼多心肠硬,做事不择手段。你不一样,你心软。你瞧不上我,不喜劝我,我都明白。”
宋云谣低头,只能看见她微微歪扭的鼻梁一-她听巧娘说过,这是她许多年前留下的伤。
那时她还未出嫁,得刘父首肯,终于接管下刘家一处铺子。十几岁的年纪,还学不会收敛锋芒,办事难免激进张扬了些,不慎抢了一位叔伯的生意。那叔伯前来兴师问罪,继母在旁煽风点火,刘父怒不可遏,抬手朝她砸了个茶盏。
所有人都以为她会避开,可她站在原地,不偏不倚受了那一击,满脸是血地跪爬到刘父脚边,仍旁人如何拖拽都不松手,只一个劲儿声泪俱下地认错。自那以后,刘父心心中有愧,又拨了两个铺子给她练手。头一回听她说此事时宋云谣就在想,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