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4)

加入书签

第24章第二十四章

战争以远超赢成蟜想象的速度到来了。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五月,山东(指崤山以东)六国以秦攻灭东周国为由,集结联军意欲攻秦。

起初并没有人在意这件事。

毕竟从楚怀王时,畏惧秦国军势的山东六国就数次组织合纵,集结联军攻秦,想要遏制秦国的上升势头。

然而只有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由孟尝君田文所主导的齐、韩、魏三国联军在齐将匡章的率领下成功攻破过函谷关。致使昭襄王将河外、武遂等地还给韩国,河外、封陵等地还给魏国以获取和平。

其余多次声势浩大的合纵攻秦皆止步于函谷关外。正所谓打不死我的必将使我变得更加强大,秦国就是在一次次打败山东六国的合纵攻击中崛起的,早已习惯这种多国联手的战争压力。长期的军事胜利助长了秦人的信心,他们普遍认为面对诸侯联军时最坏的情况也不过大秦放缓进攻步伐,固守函谷关积蓄力量。等到诸侯联军利尽之后退去,再把力量捏成拳头,选一个幸运国家发泄怒火。

就连拥有两世记忆的嬴成蟜也不例外,即便如今齐国也宣布加入合纵联盟,现状已经与他的记忆出现了偏差。

但嬴成蟜认为齐国在独吞宋国后触碰到了战国的黑暗森林法则。即谁蹦得更远,跳得越高,实力越强,灭亡其它国家的统一之心越坚定,就越容易遭到其它想要维持现状的较弱国家围剿。齐国独吞宋国这个富庶缓冲地的行径,加之先前的强横外交策略,欺诈的军事手段,成功使山东诸国对齐国的忌惮警惕之心超过了远在西方的秦国。以及从前齐国一度灭亡燕国的事情催化,立志复仇的燕昭王遂联系韩、赵、魏、秦四国,以乐毅为统帅攻齐,连克齐国七十余城,最终只剩下莒与即墨两城苦苦支撑。

同样是被各国围攻,秦国越打越强,齐国则是差点亡国,悬殊的结果一下就砸断了齐国的脊梁。

打那之后齐国就再没有与秦并称为东西二帝的辉煌与野心,奉行任外边打得天昏地暗,我自岿然不动的事秦自保国策。导致在秦国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看起来最为强大的齐国直接选择了献国投降,是六国中唯一没有军事反抗的国家。脊梁的接续远比砸断困难,田单的一把火充其量只是让齐国重新生出了皮肉,外表看起来有个模样而已。

如今齐国沉寂多年,即便加入此次的反秦联盟,也不过是个放屁添风的小角色,根本不足为惧。

不听话?捶一顿就老实了。

倒是嬴政对此抱有极高的警惕,支士挡住嬴成蟜气势汹汹的孢后,满怀担忧地问道:“蟜弟,咱们这次是不是闹得有些过头了?”似嬴政与赢成蟜这种能接触到核心消息的政治人物心中都再清楚不过,为了替周室报仇合纵攻秦只是六国对外的幌子。真正原因是“河图洛书"这等象征天命的物事花落秦国,令其余六国产生了巨大恐慌。

天命都在你秦国了,以你秦国的永不知饱足,肯定是要把我们一一吞灭的。那还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联合起来灭掉你秦国的嚣张气焰,就像当年合纵攻秦,迫使昭襄王自去西帝称号一样。

在看到就连齐国这种一向站队己方的咸鱼都忍不住跳反,施展大翻身之术加入反秦联盟后,旺盛的焦虑感逼迫赢政开始反思己方的举措。是不是河图洛书不一起出现,只出现其中之一,或是不让被他们迁到阳人聚的“新立周天子"大肆宣扬周室天命已尽,获得了河图洛书的秦室才是新的天命所钟,周室要效法三代先王,将王位禅让给秦国。其余各国的反应就不会这么激烈,应对就不会这么强硬?再再再退一步,哪怕是不让倡优大肆传唱(周)文王渭水访贤得太公望的谶纬故事呢?

这个故事讲的是文王在寻找到太公望后适逢大雨,道路被冲毁,文王为彰显其敬贤爱才的心意,主动为太公望拉车。因前三百步文王力气尚足,所以走得平顺稳当,而后五百步逐渐气力不济,所以一步三喘,走得摇摇晃晃。

太公望深感文王厚恩,下车后便对文王说道:“今日有劳大王为下臣拉车八百步,下臣便保周祚八百年。”

八百年周祚,平顺稳当的前三百步对应的是平王东迁前,周王室号令诸侯,莫敢不从的强盛。

一步三喘的后五百步则对应平王东迁后,周室威严丧失,到最后只要是个国家就能踹上一脚的衰微。

在赢政看来,这三副药无论用哪一副,药效都强劲到秦国直蹦高,如今三副一起用,因恐慌而报团的山东六国怕是要拼老命了。眼见己方的跑攻势受阻,嬴成蟜也不气馁,直接出车截断了赢政马的必由之路,扬眉笑道:“兄长,咱们迟早是要打的。对彼辈而言,长痛不如短痛。“况且若是此次六国合纵都无功而返,彼辈气势定会大沮,对将来我大秦进兵有利。”

六个打一个都无法破开防御,将来单对单时必定会产生惧意,未战便弱三分。

嬴政有个极好的优点,那就是愿意听从专业人士判断。目前在他这,弟弟的军略和时势把握就是排在首位的。

因此尽管心中仍旧有着隐隐的不安,也被弟弟的笃定所感染,悄无声息地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