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压不住了,群情沸腾,怒骂狗皇帝!(1 / 2)
不是建奴人人开高达,只是他们面对的大都是些二线部队,人数还占据优势,自然可以打出很夸张的战损比,而且在建奴的统计之中,除了女真人,其他的都不算人,不计入战损。
继河北兵之后赶来的是山东的新军,由葡萄牙外籍军官协助训练的新式火器部队,也就是所谓的排队枪毙的空心方阵,新军其未经实战检验,战斗力存疑。如果按照流行的派系分析的话,登州新军应该是属于徐光启以及他背后的西学派的嫡系部队。
手里有兵才有话语权,对于皇帝是如此,对于大臣来说也是如此。虽说理论上大家都是大明军队,但实际上派系林立,相互之间免不了一顿明争暗斗。党争的烈度被朱由检限制住了,但是党争从来没有消失。这次大战很有可能将限制器打开,因为打仗是要死人的,打输了是要负责的,一个处理不好,党争的烈度就会回复原样,甚至愈演愈烈,毫无底线。阉党能够斗倒东林党,东林党能够死灰复燃做大,都是因为万历、天启年间的数次惨败。
对于朱由检来说,最危险的时刻到了,一个不好,他可能就要卷铺盖南下;就算守住了北京城,如果嫡系部队死伤太严重,他甚至有可能被朝臣架空,毕竟大臣出卖皇帝的事情,在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发生过。遵化陷落后,蓟镇局势进一步恶化,建奴围攻三屯营不克,转攻蓟州城,又不克,因而放弃攻略大城,分兵四散劫掠,向东跑到了山海关下耀武扬威,向西兵锋直指北京门户通州。
一个月内,永平、滦州、迁安、丰润、玉田、乐亭、抚宁接连被破,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逃难到北京城的百姓日夜嚎哭。
此时北直隶的兵力已经完成了回缩,除了四川、陕西、甘肃援军还没有抵达,各镇援军也已经陆陆续续到达了京师。北京城内有十万大军,城外有四万精锐,大家觉得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建奴到底会不会来攻北京城犹未可知,如果建奴畏惧京师兵力雄厚而不敢来怎么办,总不能让建奴这样一直在京畿劫掠下去。
朱由检也有些弹压不住,说再多,他也只是个十几岁的小皇帝。别的事情,大臣们都可以依他,现在军国大事,他们怎么看都觉得皇帝不靠谱。所谓“国赖长君”,年轻有时候是优势,有时候也是劣势。“陛下,建奴号称十万大军,然则去岁察哈尔部不也是号称十万大军么?建奴大概只是虚张声势罢了。陛下,去岁锐意进取,怎地到了如今却畏敌如虎了?陛下舍弃了陕北,这是天灾,犹可说;如今又要舍弃北直隶吗?这又是何道理,臣想不明白!”张维贤大声说道。
“我草!”朱由检看见说这话的是张维贤,整个人都是傻的。这哥们是他的基本盘啊,要是连他都造反了,那还得了?朱由检不由得再次想起自己都老朋友玄宗皇帝,这帮人不会给他来个马嵬驿兵变,让他把自己的妃嫔给砍了吧?!
不过群臣里面还是有明白人的,还没等朱由检开口解释,就有大臣反驳道:“英国公此言差矣!敌军已然入关,直抵北京城下,眼下大军首要之务,莫过于拱卫京师。
须知京师若能保全,日后自有机会收复失地,被掳掠的百姓亦有获救之望;可若京师一旦陷落,大势去矣,这才是真正的因小失大啊。”
其实最关键的点在于,原本辽西的军队是用来对标建奴的。大明四处开战,敌人也不止有建奴。明明是应该由关宁军抵挡的建奴,如今却跑到了关内,这无论怎么说都是辽东经略的失职,甚至很有可能,建奴选择入关就是被袁可立这厮给逼的。
从纸面上看,京营有十几万大军,蓟镇也应该有十几万,再加上宣大的守军,合计几十万大军,九边发粮饷的时候可是按照五十五万人去发的啊!而建奴全族可能都没有那么多人,建奴这次入关就是找死。但实际情况却是,蓟镇就像是纸糊的,全线崩盘,就只剩下几座孤城。
文官对于武将的愤怒无法言喻:打仗不能打,跑得贼快,拿军饷的时候没见含糊。对于武将的不满进而演变成了对皇帝的不满,皇帝把一千多万填进去养兵,结果就养出来这般货色吗?!
“打,必须打,不打就是叛徒,就算这些兵全部战死了,也算是证明这钱没有白花!”这就是此时许多人心中的想法。
并且他们认为:蒙古人跟女真人的人头都差不多价钱,既然可以打败蒙古人,那没有理由打不过建奴啊,只是皇帝抓住兵权不肯撒手而已。独夫,视天下为一家,视百姓为家奴,只关心自己小门小户的利益,妄顾天下苍生,恶心!
有的矛盾可以化解,有的误会无法调和,因为吵架的双方都仍为自己是对的,但实际上选择不会是对和错,往往是都对或者都错。百官群情激奋,朱由检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那都是自找的!北伐辽东的计划,原本并没有在朝堂上披露,直到群臣迟迟不见辽西援军到来,只是等到了几个辽将,这才逮住赵率教他们,将这种异常情况的前因后果逼问出来,然后他们感觉天塌了,皇帝疯掉了!!!朱由检自以为找到了最优解,用战术换家作为胜负手,拒接被建奴欠着鼻子走,跳出被动挨打的怪圈,但其他人是很难理解他的思路的,建奴就算死绝了又能怎么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