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科普特 科普特(1 / 2)
第434章 科普特 科普特
埃及的四月,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年中最宜人的时节,气候温和,万物复苏,既有北方地中海吹来的凉风,也开始感受到南方沙漠热浪的先兆。
但对于异乡人而言,又似乎有些燥热。
塞巴斯蒂安擦了擦自己额头的汗水,作为一名英格兰人,即便在埃及已经生存两年,可他依旧不适应这里的气候。
确实,常年的阳光比之阴雨连绵要好上许多,可总归过犹不及。
干燥的空气,与炙热的光,早就叫他嘴唇开裂,皮肤黝黑起来。
现如今,他即便是去妓院里找些女孩,感受对方软嫩的唇瓣时,都不免在对方眼神里感受出嫌弃的意味。
但有什么办法呢?
他能仅仅因为一点气候的原因,就放弃在埃及的百夫长地位,转而乘坐热那亚的船,穿越上千里格的海路回到英格兰吗?
埃及虽是一片火热的土地,不仅有着烈日在上,还有着刁民在下。
但在这里,他终归是能一年拿到百多金币的收益,退伍后也能领到块属于自己的乡村采邑。
至于英格兰,那可没有他的容人之所。
作为家庭里的次子,继承家业有兄长,便是去教堂当神父也都有自己弟弟。
真要死皮赖脸留在家乡,虽然说不至于饿死,可也不会有什么出路。
除非恰巧能谈到一个家中男嗣死光的贵族小姐,否则就不可能弄到领地,只能一辈子替兄长打杂。
那种生活,倒不如死了算逑。
这样漫无目的的抱怨中,对塞巴斯蒂安来说已是日常。
纵然现在他在和同僚以及部下们,一同沿着尼罗河的支流河畔行军,也是如此。
可抱怨终究是有头的,眼前的景象也从始至终没什么变化,无非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郁郁葱葱,以及河水在奔流不息。
为了打发这无聊的闲暇时光,他转头朝自己同僚问道:
“纳赛尔,你知道人生的幸福是什么吗?”
纳赛尔有些不太想回答,他总不能说,自己人生的幸福,就是看着埃及军团里的英国佬或者法国佬,一个个被开膛破肚,然后活着的法兰克人,圆润的从埃及滚开吧。
“塞巴斯蒂安大人,我人生的幸福,就是为了真正的信仰服务啊!要将邪恶的异端信仰从这片古老土地上策底根除,恢复古老而正确的教会!”
塞巴斯蒂安听了后,笑了笑后提了个问题:“也包括科普特教会?”
在他印象里,纳赛尔大概就是亚历山大港那边的科普特信徒,或者说出身于科普特群体。
否则一个埃及本地人,刚皈依天主教的原穆斯林,不太可能对基督教的各种常识或礼仪,了解的那么深入。
那些遍布生活处处的宗教细节,是区分人与人之间群体的工具。
了解足够多的基督教细节,有助于类似纳赛尔这样的中间人,快速爬升地位。
但,虽说科普特教会,也因认同三位一体被视为基督教的一支,可终究是罗马教会眼里的异端。
如纳赛尔这样的归顺者,真的能在科普特教会与罗马教会中,做出真确的抉择吗?
要知道即便是已经被埃及军团,近乎半软禁的亚历山大宗主教(科普特教会教皇),也只是迫于一些现实中的压力,暂且同十字军合作,而谈不上一条心。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这是忠诚试探吗?纳赛尔心中向自己问道。
虽然说他纳赛尔也是一名百夫长,和塞巴斯蒂安同级。
可出生在罗马的人,和取得罗马公民身份的蛮族,那能是一回事吗?
但这样的试探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确实埃及本地的穆斯林,就外貌来说实质上和科普特人是没有区别的。
他被视为科普特人出生也很正常,可他真正的信仰,说到底是来自于“教堂”传播而来的耶路撒冷宗。
只有能让人屹立于大地,免于饥渴,叫人解放的信仰,才是真实而牢不可破的。
因此,纳赛尔毫无心理负担的回答道:“包括科普特教会,只要有需要,一切错谬都该纠正。”
塞巴斯蒂安没在这个话题上纠结太多,继续同纳赛尔闲聊起其他的话题。
就比如说在亚历山大港那边有什么吃的,埃及本地人到底为啥不喜欢穿衣服,又或者什么奇怪的妖怪传说。
总而言之,丝毫不担心,接下来要进行的剿匪是否危险。
……
词汇是具备力量的,这力量并不惊天动地,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下了许多被人忽视的真相。
就如罗马城的建立者罗慕路斯,其词汇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小罗马人,其潜藏的含义,无疑为被神话覆盖的历史,留下了一丝通往真实历史的门缝。
科普特(copt)这个词汇,也见证了尼罗河居民数千年的变迁。
古埃及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以发音来说可能是kemet意为“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