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1 / 5)

加入书签

第55章(五十五)

腊月三十,日头刚过晌午,白云庵山门外已经排起了长龙。清音静静跪坐在蒲团上,专心整理着经卷。她身着青灰色缎面斗篷,不经意间,斗篷滑落至青砖地面,内里素白的交领襦裙便露了出来,腰间系着玉色丝绦,绦上坠着个半旧的莲花络子。

“姑娘,该去施粥了。"丹蔻手捧着暖炉走进来,见清音又对着那络子发起了呆,赶忙用身子挡住漏风的窗棂,说道,“今儿山门外挤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秋棠姐姐带着人支起了五口铁锅,连王家送来的新米都用上了。”清音闻言,将络子小心掖进袖中,接过山栀递来的素纱幕篱戴在头上,白纱垂至腰间,只露出一双如秋水般的明眸,潋滟生辉,相较往日,更添了几分神秘的韵味。

她才转过游廊,便听见山门外陡然喧哗起来。“快看呐!女菩萨出来了!”

“前日我娘喝了慧音居士施舍的药粥,那咳疾当下就好了大半呢!”“听说她对佛理通晓至极,连白云庵的住持都自愧不如!”清音裹着斗篷,站在积雪未融的青石台阶上,她微微垂眸,为面前的老妪舀起一勺药粥。这时,一阵北风吹过,面纱轻轻颤动,露出下颌处如羊脂玉般莹润的光泽。

“女菩萨慈悲啊!”

老妇人手中的竹杖轻点在地上,那枯瘦的手刚要碰到陶碗,忽听得人群中传来一声惊呼。

原来是寒风猛地一吹,清音脸上的面纱飘落,眉间那点红痣显露出来,在雪色的映照下,恰似菩萨低眉,慈悲尽显。秋棠眼疾手快,赶忙上前替她系好面纱。可山栀还是听见人群中传来阵阵窃窃私语:“这位娘子真真是菩萨转世呀.……”丹蔻跪坐在一旁研磨茯苓粉,借着添柴的动作,低声说道:“姑娘要的当归粉,已放在药匣最低层了。”

清音顺着她的话音转头看去,正好对上几个锦衣公子那戏谑的眼神。为首的青年身着一袭紫貂裘,举手投足尽显纨绔之气,他大摇大摆地走到清音跟前,竞用折扇挑起她面前垂落的经幡,顿时,一股浓重的酒气扑面而来。“都说慧音娘子菩萨心肠,可本公子瞧着怎么这般小气,施粥还戴着面纱,莫不是怕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唐突了?"他故意提高音量说道,眸中满是轻浮之色。

“《妙法莲华经》有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清音缓缓放下木勺,指尖在袖中掐住腕上的佛珠,“公子既已踏入这佛门清净之地,为何不静下心来,观照自在呢?”她抬眸之际,鸦青睫羽下的眸光犹如古寺中的深潭,平静之中透着深邃,倒映出对方那瞬间涨得通红的脸。

丹蔻适时向前半步,将经幡重新整理端正,蹙眉说道:“施主若是要添粥,还请往后面排队。”

说话间,山栀已悄悄扯了扯秋棠的衣袖,秋棠心领神会,朝着晦明居的方向退去。

清音望着秋棠隐入梅林的背影,唇角不经意间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笑意。山门外,积雪压断枯枝发出的脆响,打破了那香火氤氲的宁静氛围。清音看着最后一位领粥的妇人蹒跚着离去,指腹轻轻摩挲过青瓷碗沿。忽然,她感觉有道视线如芒在背,猛地转身,却只瞧见山道上几串凌乱的脚印,那些脚印深浅交错,渐渐隐入了松林之中。

“姑娘,仔细冻着。”

去而复返的秋棠将暖炉塞进她怀中,同时,指尖在袖底隐晦地比划出一个“二"的手势。

清音立刻会意,这是在告知她,今日暗处有两拨人在窥探。她拢了拢面纱,雪粒纷纷扬扬扑落在鸦青的鬓角,像是戴了满头晶莹的珍珠。暮色如打翻的砚台,缓缓浸染天际,清音裹紧青灰斗篷,朝着晦明居走去。山道两侧的枯枝上挂满了冰凌,而山脚下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大街小巷上,家家户户都悬起了绛纱灯,卖胶牙砀的梆子声与货郎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裹挟着糖瓜的甜香,悠悠飘上云端。“快看!莲花灯!"七八个扎着总角的小儿,欢笑着举着竹骨灯笼从巷口飞奔而过。一个身着鹅黄衫子的小姑娘,跑得急了,险些一头撞上扛着年画的货担紧接着,一位穿绛红袄子的妇人匆忙追出来,发间的步摇在暮色里摇曳闪烁,好似流星一般,嘴里念叨着:“小祖宗,仔细摔着!你爹刚买的百子炮,可别给弄没了!”

丹蔻小心地扶着清音踏上青石阶,就在这时,头顶上方“噼啪”一声炸响。众人抬眼望去,墨蓝的天幕上,瞬间绽开万点金丝菊般绚烂的烟花,将雪地映照得忽明忽暗。

山栀仰头凝视着那流光溢彩之处,不经意间,瞥见几点星子仿佛坠落在清音的眼眸之中,竞比那烟花还要清冽几分。晦明居里早已换上了崭新的桃符。秋棠正指挥着粗使婆子在廊下悬挂牡丹灯,见清音和丹蔻回来,赶忙迎上前,捧出一只暖炉,笑着说道:“方才街口王掌柜差人送来十篓银丝炭,说是感念姑娘前日替他娘亲诵经祈福的恩情。”话音未落,山下又传来喧天的锣鼓声,仔细分辨,隐约能听出是《庆丰年》的欢快曲调。

清音放下竹帘,转身之时,耳畔还掠过零星的铜钹声。与此同时,山门外传来小贩悠长的吆喝:“画儿买哎!门神、钟馗、加官进爵咯!”丹蔻正往博山炉里添香,听到这话,笑着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