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2 / 5)

加入书签

今早去市集采买,瞧见捏面人的老翁给娃娃们做生肖面人儿,那面人儿个头可大了,足有半人高呢。”忽然,一阵穿堂风吹过,猛地卷起暖阁门前绣着五福临门的锦帘。山栀端着炭盆走进来,头发上还沾着几点爆竹炸碎的红纸屑,笑着说:“姑娘,西角门刚送来几筐冻柿子,是王姑娘特意从温泉庄子送来的,说是给姑娘尝尝鲜。”

她这话音还没落,远处陡然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百子炮声,那巨大的声响震得窗棂上贴着的消寒图簌簌直抖。

清音斜倚在西窗边,漫不经心心地剥着松子。透过茜纱窗往外望,只见护城河上,千盏河灯顺流而下,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璀璨的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如梦如幻。

这时,一阵带着糖霜香甜味儿的油香飘了过来,抬眸看去,就见周嬷嬷迈着小碎步,捧着描金食盒走进来。她揭开盖子,顿时,八珍豆腐的鲜香和屠苏酒的醇厚香气交织在一起,钻进鼻尖。

山栀在一旁布菜,轻声解释说:“住持特意吩咐了,姑娘虽说在修行,但今儿个除夕夜特殊,破例用些杏仁茶也使得。”众人顺着她的话望去,便见得那银碗盏里,枸杞和桂圆在茶汤里浮浮沉沉,倒映着素纱宫灯,在青砖地上投下满室碎金般的光影,别提多好看了。“砰一一”

朱漆大门被爆竹声震得微微颤动,墙外传来孩童们清脆的笑闹声:“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丹蔻听了,笑着往门缝外塞了包桂花糖,转身一瞧,却见清音正盯着供案上的青瓷瓶发呆。

瓶里插着的腊梅,枝干横斜,姿态雅致,恍惚间,就像去年此时徐府后园里那株她亲手修剪过的老梅,勾起了她心底的回忆。戌时的更鼓伴着源源不断的爆竹声传了过来,这时,秋棠像是变戏法似的,从食盒底层端出一个掐丝珐琅碟,笑着说:“姑娘,您快瞧瞧这个!”几人凑近一看,碟子里,四枚玲珑剔透的水晶饺安静地卧在碧绿的荷叶上,透过饺皮,隐隐能瞧见里面胭脂色的馅料,看着就诱人。“这是……“清音有些好奇,拿起银匙轻轻戳破薄皮,刹那间,一股熟悉的酸甜气息弥漫开来。

“是梅影别苑的厨子今儿早上送来的。"秋棠一边递过热帕子,一边解释道,“说是岭南快马加鞭送来的杨梅,用蜜渍了做成的馅儿。“烛火摇曳,映照着她微微低垂的眉眼,她顿了顿,又小声说,“那位特意交代,杨梅核都一颗颗仔细剔净了。”

清音听了这话,只觉得喉头发紧,思绪一下子就飘回到马车坠崖的那个夜晚。

那夜她神思混沌,许多事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自己虚弱地蜷缩在赵殊的大氅里咳血,而他极有耐心地将杨梅膏一点点渡进她嘴里,随后,指尖不经意擦过她唇畔的血渍,语气一如既往的散漫:“徐清音,孤准你死了么?”戌时三刻,秋棠怀抱锦缎,脚步匆匆穿过游廊。东厢房内,银丝炭烧得正旺,通红的炭火将整个屋子烘得暖意袭人。云母屏风上,隐隐映着几个纤细秀美的身影。清音手持羊毫笔,正一丝不苟地誉写《药师经》,周遭静谧非常,唯有笔尖在纸上摩挲的沙沙声。突然,远处般若寺传来一阵雄浑厚重的钟声,从头到尾一共一百零八下。梵音袅袅,与外头鼎沸的人声,在这雪夜之中交融在一起。“姑娘,快瞧呀!“山栀像是发现了什么奇景,猛地推开槛窗。众人的目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皇城那边,陡然升起百尺高绚烂无比的烟花,恰似火树银花在夜空绽放。赤金流苏般的烟火垂落时,竞在半空攻妙地汇聚成"四海升平"四个古朴的篆字,当真是精巧绝伦,令人称奇。丹蔻见状,忙拿起狐裘,轻轻披在清音肩头,小声说道:“听说这是太子殿下让工部新研制的烟花,这一筒就得花上百两雪花银呢。”清音微微点头,手指下意识地轻抚着怀中温润的玉扣。这时,墙外隐隐飘来一阵小调:“腊月二十九,仙子施粥走,慈悲眼中藏锦绣哟”这带着几分乡土气的俚曲,混着鞭炮炸碎后纷飞的红屑,飘飘洒洒落进庭院。秋棠见了,忙要去关窗,却被清音抬手制止。“由它们去吧。"清音说着,伸手接住一片还未燃尽的炮竹衣。那鲜艳的朱色,衬得她手腕愈发洁白莹润。

她微微仰头,神色淡然,缓缓说道:“《华严经》讲,世间音声皆是佛语,这市井间的烟火气,又何尝不是蕴含着菩提之意呢。”守岁宴结束后,清音慵懒地斜倚在暖阁的黄花梨美人榻上,看着山栀往暖手炉里添苏合香。就在此时,窗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细碎的脚步声。不多时,私棠带着四个丫鬟,抬着礼盒走了进来。

山栀见状忙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掀开锦缎,江家送来的六个雕花木箱映入眼帘。最上面一层摆放着一对玲珑剔透的翡翠竹节簪,簪子下面压着一本《妙法莲华经》。

清音抬手轻轻翻开那微微泛黄的扉页,熟悉的瘦金体批注旁,新添了一行墨迹:“红萼犹着去年雪。"?

“王家的年礼到咯!"外头传来小丫鬟兴奋的叫嚷声。紧接着,八个壮汉抬着朱漆描金的箱笼,依次走进屋内。其中,最显眼的要数那尊半人高的送子观音像。

王令仪那笔锋凌厉、龙飞凤舞的短笺,别在玉净瓶上,潦草写着:“知道你用不上,留着砸负心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